让文字多一些朴实与厚重:《撑伞》

标签:
教育作文亲子 |
分类: 作文讲评 |
不能把押韵当成普通知识来了解,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文字的能力。这方面的启蒙、辅导,格外重要。从小培养好这方面的意识,会对他将来文字的运用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整理者:榕-迟迟、河北-顺瑜妈、江苏—通妈
作文讲评《撑伞》(一)
讲评时间:2013年3月20日下午
-------------------------------------------
这是一篇看图作文,题目叫《撑伞》。
如何写看图作文,除了平时讲的“四个对称”、“六根六尘”、“作文八法”以外,还需要注意三个要求:一是要为故事的主人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这个名字,要尽可能贴近故事的情节。二是除了言之有物以外,还要言之有声。三是除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声以外,还要言之有意。
关于为什么要言之有声这个问题,这几天一直在讲。无声电影、无声广告,默默无语。光是执手相看泪眼,一般人是难以体会的。只是眼睛放电,局外之人很难体会到您是含情脉脉,还是目露凶光!喜欢一个人,您不说出来,谁会知道呢?
所以,要想打动一个人,既需要动之以情,还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表情;晓之以理,只有表情就不够了。还需要说出来,讲出来,需要发声,更需要发嗲。
第三言之有意。看图作文,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在编故事。既然是编故事,那就可以尽情想象,大胆想象,合理想象。想象是什么?就是打比方,就是比喻,也就是我们讲的意法。
以是几个要素应该加以重视。
【原文】
一个阴沉沉的下午,小红和妈妈在公园里玩。
突然,乌云密布,天空变得阴沉沉的。伴随而来的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吹得妈妈和小红都睁不开眼睛。天空中划过一道道闪电,轰隆隆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紧接着便下起豆大的雨点。
妈妈急忙地拿出雨衣给小红穿上,这时雨已经下得很大,倾盆大雨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这样的场景,正好被刚放学的小明看到了,他赶忙跑过去,给她俩撑伞。小红和妈妈觉得怎么不下雨了?回头一看,这才知道是小明正在为她两个落汤鸡撑伞呢!
小红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谢谢你,小明。”小明微微笑了一下算是回答。
小明真是个雪中送炭、雨中送伞、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呀!
【妈妈感言】:
进群学习了快2个月的时间,对于孩子的写作总算是不那么焦虑了。起码,我自己不再皱眉。妈妈不皱眉,孩子自然也不畏难。知道该怎么做,从哪做,这就好办了。当然,好与不好是功力的问题,妈妈需要好好学习,孩子需要慢慢成长。每天浇一点水,静等花开!
这幅图画面主题很突出,要表达出小明乐于助人的精神。妈妈先让小新说画面看到的每一样东西,然后说出来。有些东西是画面不能表达的,需要过滤提升一下。比如,因为小女孩穿的是短衣服,说明这是夏天,然后再让小新说说夏天下大雨前的情景是怎样的。雨是斜着打在伞上的,地上有倒影,说明这是暴雨。还有,讲故事总要有个前因后果,好好的不在家里呆着,干嘛要跑到外面淋雨呢?说明这雨来得快,在外面玩,没来得及回家。
也因为是夏天的雷暴雨,来得太快了,雨衣还没穿好呢,就变成了落汤鸡。就在这时,雨突然不下了,抬头一看,有人为这对“落汤鸡”母女撑起了一片晴空。对于小明而言,只不过是“举伞之劳”。但是,这正说明了因为心中有爱,才变得这么轻描淡写。
整个过程比较愉快,口说总共只用了半个小时。然后就成文了。
【总评】
从原文中,看到了前面提到的三个要求:有名字,有声法,也有意法。从品相上看结构完整,头是头,身是身,脚是脚,表达的思路很清晰。这是一篇很棒的小作文。
最近,我们特别提到了关于押韵的问题。这个问题,要从小就打好基础。小学低年级(一到三年级)孩子的妈妈,回家翻一翻孩子的语文书,里面有很多的儿歌、古诗,还有小短文——包括童话故事,这些文体里面有关押韵的因素非常多。
我们不能把押韵当成普通知识来了解,还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文字的能力。所以这方面的启蒙、辅导就格外重要。从小就培养好孩子这方面的文字意识,将来对他文字的运用能力,是一个极大的帮助。
小朋友给主人翁起了名字。这是一个很好的意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会:名字要与作文的主题相关联。可以把押韵的因素融进去。不妨把“小红”改个名字为“欢欢”,“小明”改个名字,叫“帅帅”。当然,大家也可以结合自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起灿灿、暖暖、阳阳、笑笑,也是可以的。这里只是提一个思路,让大家去体会,把一个平白的文字,多一些内容,多一些味道,多一些厚重感。
【作文的头】:
一个阴沉沉的下午,小红和妈妈在公园里玩。
小朋友写到了“阴沉沉”三个字,此后又写到了天空乌云密布。从文字的色彩上来看,这没有什么区别,还显得略有重复的感觉。不妨在开头淡化这个要素:
一天下午,欢欢正和妈妈在公园里玩。
淡化“阴沉沉”这个要素,反而强化了在“公园里玩”。下文的“突然”(乌云密布),也就不显得重复了。
【来看原文】:
突然,乌云密布,天空变得阴沉沉的。伴随而来的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吹得妈妈和小红都睁不开眼睛。天空中划过一道道闪电,轰LONGLONG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紧接着便下起豆大的雨点。妈妈急忙地拿出雨衣给小红穿上,这时雨已经下得很大,qing盆大雨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
在本文中,文字表现是没有问题的。写得十分精彩,十分生动。
在这里需要:好的作文,并不一定需要用“好”的词来写的。在本文中,“乌云密布”对于大多数低年级的孩子来讲,并不一定能熟练掌握。那不会这个词,其实也没有关系,只要能从体验上明白“天空中有很多的黑云”这一感觉,就完全能写出生动的句子了。
假设,孩子不会这个词怎么办?照样可以用常用的、普通的词汇来表达:
突然,天把颜色一变,阴沉沉地拉下脸来。
再举个例子。有一位妈妈,也是老学员,孩子的作文写得非常棒。昨天写了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开头是: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这个“万物复苏”,并不是很多孩子理解并能书于笔下的一个词。这个词如果生生地运用,只是一个词,没有个人的情感体验在里头。所以当时,就提了一个建议。大意如下:
复苏是什么意思?复是重复,苏是苏醒。结合这个意思,可以写得更个性化一些,更有个人的体验与感受在里面:
春天睡了,又醒了。醒了,又睡了。今年的春天,在长眠了几个月之后,又一次慢慢地睁开了眼。
这样,是不是用平白普通的字词也可以表现出“复苏”呢?
总的意思是,不要迷信什么好词好句,更不要迷信从抄好词好句中来学习作文。好词好句不是抄出来的,是孩子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接下来把“飞沙走石”也变得普通一些,用声法来写得更生动:
突然,天把颜色一变,阴沉沉地拉下脸来。接着,它像憋足了劲似的长呼一口气:呜——!于是狂风大作,树叶飘下来了,沙子扬起来了,吹得妈妈和欢欢都睁不开眼睛。
在这里,注意对称:树叶飘下来了,沙子扬起来了。一个是飘下来,一个是扬上去,上与下的对称。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很熟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第一句,紫烟,是一个向上升腾的指向。瀑布,是一个向下飞流的指向。一上一下,交相映衬,就有了意境之美。
在本文中,也注意了这样的对称,向上与向下的对称,文字所展现出来的意境,就更为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