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作文内容更好地服务于主题(六)下

标签:
杂谈 |
分类: 作文讲评 |
整理:京-乐妈、河北-青心、江苏-通妈
《一棵大树》作文讲评之二
讲评时间:2012年12月05日下午
---------------------------------
上一讲,谈到了对称。对称是一直以来不断强调的。
中国的文字系统与语言系统是两个系统。语言的表达方式,口音、语调变化很大,但文字系统的表达方式基本没变。这也是中国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一直延续的重要原因。在文字系统的表达中,对称、押韵,合起来叫对韵,是主要特征之一。
在《实战篇》中举过马三立相声的例子,来说明对称的生活化、普遍性。世界失去联想,人类将会怎样;文字失去对称,语言将会怎样?
再以小朋友的儿歌来举例。
原文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假设,将对称去掉。则变成了:两只老虎,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
同样,还有一个例子: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真可爱。
如果把对称去掉:小白兔,好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蹦跳真可爱。
两个例子说明:去掉对称以后,虽然文字的意思基本没有变,但缺少了味道。所以讲,要论作文有什么好的技法的话,最基本、最常用、最管用的技法,就是对称!
【原文】
《一棵大树》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翻看科学书的第一页,看到了一棵大树,我觉得很好奇,我仔细观察了那棵树,有树叶、树枝、树根。
这棵树真大啊!树叶很多,一片一片地叠在一起,就像一把撑开的大伞,又像金字塔一样高大。树叶是绿色的,绿得发亮,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树下乘凉,在树下玩泥巴。冬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树下打雪仗,堆雪人。
大树的树枝是张开的,就像手掌一样撑起一片片树叶,小鸟把家安在树枝上,经常在那里玩耍。七星瓢虫在树上抓虫子。秋天到了的时候,树上挂满了果实。
大树的树根很粗壮,我想大树的年龄应该很大,树下的小草围绕着大树,一年一年,小草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大树的叶子也跟着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等到大树长到一百年的时候,大树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跟云一样高呢?
原文中,对称词、对称句、对称块、对称段处处可见。对称的作用:一是增加字数;二是富有节奏与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三是可以把作文写得丰富饱满。
本文还运用了一个回环的技法:一年一年,小草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大树的叶子也跟着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
回环的技法,让文章读起来得趣不少。这也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在全文中,小朋友并没有运用生僻华丽的字词,而是运用朴素常见的字词,经过一定技法的组合,让文字有了特色。好词好句,不是抄出来的,是小朋友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要想创造出好词好句,则必定要有一定的加工工艺——技法。引申来讲,作文的方法、技法,不会禁锢小朋友的思想,只会更好地帮助小朋友表达思想。
从作文之表达清晰、表达生动、表达有趣这三个层次来看,本文名符其实,是一篇很好的作文。
下面的提升,纯粹是画蛇添足,目的是抛“足”引玉,引“思”出动,启发思路。
本文的主题是“一棵大树”,重点则在一个“大”字上,还可以围绕这个“大”字来加油添醋。
【原文的头】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翻看科学书的第一页,看到了一棵大树。我觉得很好奇,我仔细观察了那棵树,有树叶、树枝、树根。
可以这样修饰一下:
新学期第一天,我翻看科学书,看到了一棵大树。仔细观察了那棵树,有茂盛的树叶、有交错的树枝、有粗壮的树根。
加了一些形容词“茂盛、交错、粗壮”。其目的:一是为了更有文采;二是这些形容词本身,也是为了“大”这个主题服务的;三是茂盛、交错、粗壮这三个形容词,本身也是对称的。
【看下面的原文】
这棵树真大啊!树叶很多,一片一片地叠在一起,就像一把撑开的大伞,又像金字塔一样高大。树叶是绿色的,绿得发亮,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树下乘凉,在树下玩泥巴。冬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树下打雪仗,堆雪人。
可以改成:
这棵树真大啊!既像一把撑开的大伞,又像座高大的金字塔。大树的树叶很多,一片一片地叠在一起。树叶是绿色的,绿得发亮。连大人都需要仰起头,才能看到树尖。当轻风扬起歌喉时,树叶就毫不吝啬地“哗哗啦啦”鼓起热烈的手掌。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大树下玩泥巴,乘风凉。冬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树下堆雪人,打雪仗。
增加了一句:连大人都需要仰起头,才能看到树尖。来说明树的大。
同时,还增加了一句:当轻风扬起歌喉时,树叶就毫不吝啬地“哗哗啦啦”鼓起热烈的手掌。运用六根六尘中的“声法”来说明树叶的多。
一定要时时注意引导小朋友,除了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声。声法的运用十分常见。
看电影或是看广告,如果没有声音,只有画面,是不是理解起来就不是很容易。有了声音,有了背景的音乐,理解起来就更为形象具体。
【再看原文】
大树的树枝是张开的,就像手掌一样撑起一片片树叶,小鸟把家安在树枝上,经常在那里玩耍。七星瓢虫在树上抓虫子。秋天到了的时候,树上挂满了果实。
大树的树枝是交错着张开的,就像巨人的手臂撑着天,托着云。小鸟把家安在了树枝上,七星瓢虫在这里建起了最好的食堂,知了在这里欢快地清唱。秋天到了,果实也把树枝挂得满满。大地是树的家,树成了昆虫的家。大地是大树的家,大树成了昆虫的家。
在这里继续增加几个要素:对称,包括韵;知了清唱的声法;
最后一句“鞋”:大地是大树的家,大树成了昆虫的家。是为了突出大树的“大”——相对的大。
【再看原文】
大树的树根很粗壮,我想大树的年龄应该很大,树下的小草围绕着大树,一年一年,小草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大树的叶子也跟着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
大树的树根很粗壮。数百成千的小蚂蚁手拉手、脚连脚才能够合围得过来。大树的年龄应该很大。树下的小草围绕着大树,一年一年,小草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大树的叶子也跟着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小草见证了大树的变化,大树见证了时间的变化。
增加了一句:数百成千的小蚂蚁手拉手、脚连脚才能够合围得过来。也是为了突出与围绕“大”这个主题。大是相对的。树,相对于大的物体来讲,是小的,而对于小的东西来讲,便是大的。用蚂蚁来作比对,就可以衬托着树的大。
【最后的脚】
等到大树长到一百年的时候,大树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跟云一样高呢?
在这里,只需注意一下“韵”就可以了:我在想,大树再长一百年,会是什么样?会不会高得跟云一样?
【原文】
|
【点评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