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所谓适当的取舍,就是选取适当的场景与适当的角度。与摄影同理:放在镜头下的景,总是要经过取舍的,不能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花啊、鸟啊全挤在一起。整个画面重点不突出,美就不突出。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这突出体现的一点红,才会更美。
整理:广东-向梅、江苏-通妈、江苏-懿妈
《将军塘》作文讲评
-------------------------------------
继续来讲如何让作文内容更好地服务于主题。
【原文】
《将军塘》
我家附近有个将军塘,那里绿树环绕,水面平静,经常有人在塘边拉二胡、吹笛子,好听极了。我想我也可以去那里吹葫芦丝啊,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我们来到将军塘边的时候,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人,有的在散步,有的在钓鱼,还有一群爷爷奶奶在演奏二胡和笛子。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葫芦丝,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对着水面吹了起来,空旷的池塘把我美妙的乐曲传得很远很远……
为了增强练习效果,妈妈还带了一个影碟机去播放伴奏音乐,正当我跟着伴奏吹得兴致勃勃的时候,“啪”的一声,影碟机没电了,唉,真扫兴,我只能清吹了。
即使是清吹,葫芦丝的音乐在将军塘边也格外清脆悠扬,以后,我会经常来这里吹奏的。
【妈妈感言】
从非常老师那里学到的“头、身、脚”的作文结构,已经在儿子脑袋里扎根了,每次写话都会主动这么写,也知道开门见山、穿衣戴帽的意思了,比之前有了些进步。只是阅读太少,无以积累,所以未能步入“六根六尘”之境,还是非常老师那句话:每天浇水,静等花开!
【点评】
可以说,妈妈教了什么,小朋友就学会了什么。这篇作文结构很好,“头身脚、帽衣鞋”的意识已经具备,并且也学会了“开门见山”这一个重要的方法,“六根六尘”的运用也很到位。
作文中,老师给划了不少的红波浪。特别是“对着水面吹了起来,空旷的池塘把我美妙的乐曲传得很远很远……”一句,写得非常有味道。小朋友的文字能力没有问题,可以有更高的要求。
主题还是“如何让作文更好地服务于主题”。本文的主题(也是本文的作文题)是“将军塘”。
头一个自然段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家附近有个将军塘——开门见山。这个意识非常重要。但从全文来看,主题是“将军塘”,而“身子”中写的内容则是“吹葫芦丝”。内容与主题似乎没有更好地联系在一起,或者说联系的程度还不够。当然,并非写“将军塘”就不能去写“吹葫芦丝”,而是要把这两者的关联度联系得更为紧密一些,这样才能紧扣主题。否则,就会给人“头是头、身是身、脚是脚”的不搭配的感觉。
《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之所以不讲“虎头、猪肚、豹尾”,而是讲“头身脚、帽衣鞋”,其目的就在于一定要让头、身、脚协调一致,帽、衣、鞋搭配恰当、整齐划一。“虎头、猪肚、豹尾”没有更直观发反映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一篇作文的讲评提升,重点是让“将军塘”与“葫芦丝”之间能更为紧密地关联。
作文的开头,不妨这样来写:我家附近有个将军塘,那里绿树环绕,水面平静。至于它为什么叫将军塘,我就不知道了。
【看原文】
经常有人在塘边拉二胡,吹笛子,好听极了。我想我也可以去那里吹葫芦丝啊,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可以先调整为:将军塘边,经常有人拉二胡、吹笛子。我想:我也可以去那里吹葫芦丝啊。
去掉了“好听极了”。大家想想,要是这些人拉的二胡、吹的笛子都那么好听,那小朋友的葫芦丝就没法听了。换句话来说,是不是好听在这里并不重要,只要写出这里有人拉二胡、吹笛子就可以了。好听不好听不重要,再好听也要听小朋友的葫芦丝。
【接着看原文】
我们来到将军塘边的时候,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人,有的在散步,有的在钓鱼,还有一群爷爷奶奶在演奏二胡和笛子。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葫芦丝,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对着水面吹了起来,空旷的池塘把我美妙的乐曲传得很远很远……
在这里,小作者写到了有很多的人,还有爷爷、奶奶在演奏二胡和笛子。因为在这里点评,不能身临其境,只能就文字来谈一些写作的问题。在这一段中,有那么多的人,会不会影响葫芦丝的音响效果?爷爷奶奶演奏二胡和笛子,在文字上是不是与上一段有重复雷同?
就写作来讲,完全可以目中无人,直奔“吹葫芦丝”这一主题。所谓的目中无人,则是要学会适当的取舍。所谓适当的取舍,就是选取适当的场景与适当的角度。这与摄影同理:摄入镜头里的景,总是要经过取舍。不能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花啊鸟啊全挤在一起。整个画面重点不突出,那美就不突出了。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这突出体现的一点红,才会更美。
【再看原文】
为了增强练习效果,妈妈还带了一个影碟机去播放伴奏音乐,正当我跟着伴奏吹得兴致勃勃的时候,“啪”的一声,影碟机没电了,唉,真扫兴,我只能清吹了。
在这一段中,还写了个一波三折:影碟机没电了;然后又是“唉”的一声叹息。大家想想啊,带着一地鸡毛的情绪,能吹出好曲子吗?
所以,爷爷、奶奶可以不要,二胡、笛子可以扔掉,妈妈也可以不要,影碟机也可以消失。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对着将军塘吹了起来。空旷的池塘把我美妙的乐曲传得很远很远……我吹的曲子是《月光下的凤尾竹》。我吹出了皎洁的月光,吹出了茂盛的竹林,吹出了高高搭起的竹楼。此时,环绕将军塘的绿树扭动了身姿,好像是在伴舞;池塘里的绿水荡起了清波,好像是在鼓掌欢呼。
还可以用一个“摆关系、讲意境”的技法来摆一下音乐与将军塘的关系:葫芦丝的音乐在将军塘里显得格外清脆悠扬;格外清脆悠扬的音乐让将军塘更加敞亮。
--------------------------------摆关系、讲意境的技法,参考《基础篇》。
【最后结尾】
小朋友写道:以后,我会经常来这里吹奏的。
先前,有妈妈问:为什么开头要加一句“至于它为什么叫将军塘,我就不知道了。”
它的用意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在写头的时候想到的结尾的一个呼应。
结尾可以这样写:乐曲吹完了,我在想,将军塘里会有一位杀敌归来、稍加小歇的将军吗?这位将军一直在静静地听我吹葫芦丝吗?
【原文】 我家附近有个将军塘,那里绿树环绕,水面平静,经常有人在塘边拉二胡、吹笛子,好听极了。我想我也可以去那里吹葫芦丝啊,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我们来到将军塘边的时候,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人,有的在散步,有的在钓鱼,还有一群爷爷奶奶在演奏二胡和笛子。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葫芦丝,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对着水面吹了起来,空旷的池塘把我美妙的乐曲传得很远很远…… 为了增强练习效果,妈妈还带了一个影碟机去播放伴奏音乐,正当我跟着伴奏吹得兴致勃勃的时候,“啪”的一声,影碟机没电了,唉,真扫兴,我只能清吹了。 即使是清吹,葫芦丝的音乐在将军塘边也格外清脆悠扬,以后,我会经常来这里吹奏的。 |
【点评文】 我家附近有个将军塘,那里绿树环绕,水面平静。至于它为什么叫将军塘,我就不知道了。将军塘边,经常有人拉二胡、吹笛子。我想:我也可以去那里吹葫芦丝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