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事中,写出精美的作文:《走月亮》之三
标签:
杂谈 |
分类: 作文讲评 |
学写作文,常常会有个误解: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总觉得写出来的文字,一定要大事要事,一定要惊心动魄、波澜壮阔。但这样写来,往往是假话套话大话空话连篇累牍。作为妈妈,要学会让小朋友从小事、烦事、平凡事、常见事中看出点事儿。生活的大部分是由不经意的小事构成。需要转头转身转思路。
整理者:无锡-NICK妈、河北-青心、浙江笑笑
作文讲评《走月亮》(三)
-------------------------------
|
【原文】
|
【点评文】 秋天的夜晚,月亮早早地从远处雾蒙蒙的山背后升起来了。月亮像是刚刚梳洗过一样,它用光华轻洒在连绵起伏的远山,用柔和笼罩在郁郁葱葱的树林。月光的明亮柔和、水灵温润感染了云层,感染了天空,甚至感动了整个世界。月亮,像一张神秘的图腾,它统治的世界都为之沉默地膜拜着。
|
【开头原文】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远处雾蒙蒙的高山背后升起来了。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云层里梳洗过吗?温柔的月光照亮了连绵起伏的远山,照亮了郁郁葱葱的树林,也照亮了月亮旁边的云层,像一张神秘的图腾,被风吹到了天上。
在这时,妈妈喜欢牵着我在图腾散发出来的微弱的光线照耀下,慢慢地走啊走。
啊,我和妈妈走月亮。
这几段算是这篇作文的头。但这个头,自然地分了四段。从文字上来看,绝无问题。但这样的分段,就略微显得有些散。如果说作文也要“密不透风,疏能跑马”的话,那这样的安排,马能跑了,但风也能透了。从整体上来看,这四个自然段,若合起来,实际上写的是“走月亮”之前的月亮--这应是这一“块”的主题。所以,不妨把这一“块”主题,不那么散地洒落一地,而是把它们团在一起:
秋天的夜晚,月亮早早地从远处雾蒙蒙的山背后升起来了。月亮像是刚刚梳洗过一样,它用光华轻洒在连绵起伏的远山,用柔和笼罩在郁郁葱葱的树林。月光的明亮柔和、水灵温润感染了云层,感染了天空,甚至感动了整个世界。月亮,像一张神秘的图腾,它统治的世界都为之沉默地膜拜着。
在这时,妈妈喜欢牵着我,在图腾的光耀下,慢慢地走啊走,我和妈妈走月亮。
这样,从品相上就好看一些。把这一块整理好了,下面的部分,就写得很棒了,只需在文字上稍微精练一些即可。
【下一段原文】
池塘里,圆圆的荷叶上面滴着纯净的露水,银色的月光下,像块圆润的小鹅卵石镀了一层银,闪闪发光。众多的荷叶聚在一起,一片接着一片,露珠也一颗接一颗,像一个巨大的暗绿色玉盘里放着一串晶莹透亮的珍珠。仔细一看,每一颗珍珠都嵌着一个像玛瑙似的月亮,好像无数颗星星掉在玉盘上,把漆黑的池塘点上了蜡烛,照亮了静静的池塘。哦,妈妈,月光下,你在池塘边散步,我则在旁边寻找着珍珠……哦,妈妈,我们到池塘边去吧,去看看那些晶莹剔透的珍珠,看看那张巨大的玉盘,去看看我寻找过珍珠的地方。
在点评中曾讲过,大量的意法、充分的对称,让本文十分生动精彩。在本段中,“走月亮”的“走”,体现出来了。但似乎“走月亮”的“月亮”,还没有体现得更为充分。试图小改一下:
我和妈妈来到了月光笼罩着的池塘。池塘里有圆圆的荷叶,荷叶上卧着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里,又闪现出月光。一叶一叶的荷叶拼在一起,一片一片的荷叶聚着一池。露珠像是一串一串透亮的珍珠,装在玉盘里。翠绿的玉盘,又像是摆放在平静的水面上。
仔细一看,每一颗珍珠都像一牙弯月,又好像是繁星坠在玉盘,夜空与湖面一样的透亮。哦,妈妈,月光下的您,在池塘边散步,我却在旁边寻找着珍珠……
【下一段原文】
池塘边的小路变新了,原来凹凸不平的泥土,已种上了小草,搭平了小路。我走在这条朴素的小路上,仰望月亮,被树枝遮遮掩掩,若隐若现,图腾被黑色的枝丫划分开来,低头凝视小路的石板,月光透过树枝,呈现出“斑马纹”。我和妈妈走在小路上,像在踩梅花桩,你一跳,我一踏,嘻嘻哈哈地玩着,打破了月光的宁静。
要知道,“走”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散步,一个意思是欣赏。简单来说,是走着欣赏月亮。在本段中,写到了小路上的月亮。还是本着“精炼文字,围绕‘月亮’”这个主题来修改:
我和妈妈又来到了池塘边的小路上。白日里朴素的小路,在月光的照射下变成了一条银色光带。光带的两边,种上了小草。小草在月光的浸泡下,弥漫出新鲜的,如月光一般透明的清香。站在小路上,仰望月亮,图腾被树梢不经意地遮掩着、划分着,若隐若现。低头凝视小路的石板,月光透过树枝,呈现出“斑马纹”。我和妈妈像在踩梅花桩,你一跳,我一踏,“嘻嘻哈哈”的声音,打破了这个世界的宁静。突然,我看到天上跳出几颗小星星来,像一群调皮的孩子,手拉手,跑起来,跳起来。
有时,妈妈牵着我的手,问问这些,说说那些。有时,妈妈松开我的手,独自走。一会儿抬头望望月亮,一会儿低头,像是陷入了沉思。我也学着妈妈的模样,安静下来,静静地让月光洒在我的身上。
多美的夜晚啊!月亮走,走月亮,我走月也走,我和妈妈走月亮。
在这一大段中,没有按照小朋友另起一个对称段的思路,而是把“在小路上跳”与“在小路上静下来”,合成了一段。从整体上来讲,全文调整了段落的结构,分别写了三个大的部分:一是走之前的月亮;二是荷塘里的月亮;三是小路上的月亮。这样,就会显得结构更为整齐、紧凑。
在小朋友的原文中,原来就有“写静以动、写明以暗”的技法。只是在语句上相应地精练了一下。在点评文中的第二段,也就是写“池塘中的月亮”这一部分,我们有意地运用了一个“相片相框”的技法,让文中更增加了画面的整体性。在小路上的这一段,我们还运用了一个通感的技法:小草在月光的浸泡下,弥漫出新鲜的,如月光一般透明的清香。
这里的通感与小朋友原文中就有的通感:你一跳,我一踏,“嘻嘻哈哈”的声音,打破了这个世界的宁静。
两者相映成趣,多了一些味道。
【结尾原文】
多美的夜晚啊,我和妈妈走月亮。
多美的夜晚啊!月亮走,走月亮,我走月也走,我和妈妈走月亮。
-----------------通感与相片相框的技法,参考《作文多大点事儿 提高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