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要呼吸,文要透气:《走月亮》点评之二

(2012-10-22 10:00:27)
标签:

杂谈

分类: 作文讲评

要呼吸,文要透气,犹如篆刻之“密不透风,疏能跑马”。写文不能挤挤挨挨密密麻麻,要有章有节,有块有段。给文章适当的空隙,让文章透一点气,便是给文章以生机,文章透气,读起来,也不至于上接不接下气。高楼是一层一层,火车是一列一列,修竹是一节一节。大体一理。

人要呼吸,文要透气:《走月亮》点评之二

                  整理者:无锡-NICK妈、浙江-笑笑、江苏-懿妈

作文讲评《走月亮》(二)

讲评时间:20121019

------------------------------- 

来回顾一下,昨天的原文展示其中最有价值就是妈妈的辅导。妈妈辅导得好,并不是说妈妈辅导得特别细致,也并不是说妈妈越俎代庖。有一些妈妈会问,辅导到什么程度合适呢?由于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各不相同,每个小朋友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要求,而应该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两个原则供参考:一是不能牺牲小朋友的兴趣。不能说让小朋友哭得眼泪鼻涕一大把,作文就能写得很好;第二个原则,就是以小朋友跳起来能够得着的高度为目标。比如说,小朋友写字慢,平时自己只能写上三四百个字,现在突然要求写六七百个字,就适当地帮他一下

妈妈辅导得很好,好就好在恰如其分——不扭捏、不争吵、不动怒、不上火,一切都是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这才是辅导的最高境界。小朋友也乐意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下次写作文,还是乐意与您讨论、交流。如果反过来,气氛搞得很紧张,这一次小朋友被“强扭”了,在“高压”下按着您的思路来,“扭”了一篇好作文,下次呢,小朋友愿意再和您讨论吗?再下次、再再下次、再再再下次,小朋友长大了,小翅膀稍微有点硬了,作业簿一合,别说是和您讨论,就是你想看一眼,都不会给你机会了

昨天,是用提问题的方式来点评的妈妈感言,希望大家能真正地从中汲取亲子的方法。

字经》里有一句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两句话的第一层意思,就是表明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这两个教育合力的结果,不能单纯地依靠学校,或是单纯地依靠家庭,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承的。在教育上,有一句话——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校内传授作文的方法,但消化这些方法,还在于课外

就这个意义上来讲,课外的作用更为重要,希望妈妈们不要放手。因为在课外,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和您在一起的。您如何运用时间,孩子就会如何运用时间

《三字经》的这一句话,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表明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学校的教育是共法,一个班里坐着四十来个学生,老师讲的差不多是一个声音。而家庭教育则是是一对一的教育,是最具个性化的教育。这个方法适合别人家的孩子,但不一定适合自己家的孩子;那个方法适合自己家的孩子,但不一定适合别人家的孩子。所以才要求大家对于别人的经验,要参考、借鉴,再吸收为自己的独特的方法,而不是照搬照抄、生搬硬套

【原文】

走月亮 (55群成都-圆圆妈,四年级)

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远处雾蒙蒙的高山背后升起来了。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云层里梳洗过的吗

温柔的月光照亮了连绵起伏的远山,照亮了郁郁葱葱的树林,也照亮了月亮旁边的云层,像一张神秘的图腾,被风吹到了天上。

在这时,妈妈喜欢牵着我在图腾散发出来的微弱的光线照耀下,慢慢地走啊走。

啊,我和妈妈走月亮

塘里,圆圆的荷叶上面滴着纯净的露水,银色的月光下,像块圆润的小鹅卵石镀了一层银,闪闪发光。众多的荷叶聚在一起,一片接着一片,露珠也一颗接一颗,像一个巨大的暗绿色玉盘里放着一串晶莹透亮的珍珠。仔细一看,每一颗珍珠都嵌着一个像玛瑙似的月亮,好像无数颗星星掉在玉盘上,把漆黑的池塘点上了蜡烛,照亮了静静的池塘。哦,妈妈,月光下,你在池塘边散步,我则在旁边寻找着珍珠……哦,妈妈,我们到池塘边去吧,去看看那些晶莹剔透的珍珠,看看那张巨大的玉盘,去看看我寻找过珍珠的地方

啊,我和妈妈走月亮

塘边的小路变新了,原来凹凸不平的泥土,已种上了小草,搭平了小路。我走在这条朴素的小路上,仰望月亮,被树枝遮遮掩掩,若隐若现,图腾被黑色的枝丫划分开来,低头凝视小路的石板,月光透过树枝,呈现出“斑马纹”。我和妈妈走在小路上,像在踩梅花桩,你一跳,我一踏,嘻嘻哈哈地玩着,打破了月光的宁静

啊,我和妈妈走月亮

有时,妈妈喜欢牵着我的手,问问这些,说说那些。有时,妈妈松开我的手,独自走,一会儿抬头望望月亮,一会儿低头沉思,好像在问,月亮怎么这么漂亮呢?我望了望妈妈,突然看到天上跳出几颗小星星来,像一群调皮的孩子,手拉手,跑着,跳着……

多美的夜晚啊,我和妈妈走月亮

以说,这是一篇上佳的作文,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点评,而不对具体的技法做细致地讲解——具体的技法,大家可以参考《提高篇》)。小朋友的作文在具体的技法上,分别运用了意法、通感、“张冠李‘代’”等技法

如,一开始把月亮喻作图腾,后来就一路借下去,写到了:在这时,妈妈喜欢牵着我在图腾散发出来的微弱的光线照耀下,慢慢地走啊走

二个方面,小朋友运用到了通感的技法。比如:你一跳,我一踏,嘻嘻哈哈地玩着,打破了月光的宁静。月光是不会被打破的,宁静也是不会被打破的,但小朋友用了“打破”这两个字,让文中的意境别有趣味

三个方面,小朋友的作文中有故事、有情节。一般来看,本文是一篇写景的作文,但小朋友并没有一味地拘泥于写景。在写景的同时,还写到了与妈妈的对话,与妈妈“你一跳,我一踏”的游戏。所以,这就让本文增添了生活、鲜活的因素。写景固然美,但如果只有一幅画,而这幅画中没有故事、没有情感、没有情节的话,那就少了一些鲜活,少了一些生命的色彩。大家还可以参考一下《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中的一篇题为《竹海月色》(片段

竹海的前方,是七彩飞瀑。飞瀑在月光照射下如一把玉梳,把一泓湖水梳理得清爽宁静。想必白天的湖水是活泼温柔的。在这样的夜晚,月照水,水映月,真可以激荡起人们的雅兴

我和妈妈低声玩起了接词游戏。妈妈首先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立马接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妈妈表扬我敏捷,然后说: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我想了想,接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妈妈亲切地吻了我一下,又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望着月亮想了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妈妈看着我得意的样子,不由笑了

在笑声中,我和妈妈放慢了脚步,不再谈话,陶醉在这诗与景、景与诗的画意当中

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中,小朋友对一些基本的技法(比如对称和六根六尘),运用得十分熟练。比如

众多的荷叶聚在一起,一片接着一片,露珠也一颗接一颗,像一个巨大的暗绿色玉盘里放着一串晶莹透亮的珍珠——对称句的运用,与意法的运用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云层里梳洗过吗?——对称句的运用与意法的运用

仔细一看,每一颗珍珠都嵌着一个像玛瑙似的月亮,好像无数颗星星掉在玉盘上,把漆黑的池塘点上了蜡烛,照亮了静静的池塘。——意法的运用

仰望月亮,被树枝遮遮掩掩,若隐若现,图腾被黑色的枝丫划分开来。——对称词的运用与借代的运用

妈妈松开我的手,独自走,一会儿抬头望望月亮,一会儿低头沉思,——一会儿……一会儿……,对称句的运用

不再一一举例。总而言之,本文熟练地综合运用了多个技法,通过结构对称,表达清晰;通过六根六尘,表达生动;通过借代、通感、写静以动、写黑以白、写暗以明等技法,实现了表达有趣。因此,这是一篇上佳的作文

所以在妈妈的感言中讲到:今天回家,孩子跟我说,“妈妈,告诉你个好消息,我的作文被老师拿到其他班去读了,还请了我去呢!”这是一点也不足为怪的

天要讲的主题是——“人要呼吸,文要透气”,换一个角度来讲结构。我们知道,人的呼吸,是一口气接着一口气来的,是平缓而富有节奏的。呼吸的时候,不能一口气接不上来,不能断上一口气,再紧吸几口气,这样的话,身体是有问题的

文要透气是什么意思呢?首先从《三字经》里的一句话讲起:“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这一句话,其实也告诉了我们读书的方法。重点来讲“明句读”,所谓的“明句读”,简单来说,就是过去的书,兴许是因为“洛阳纸贵”的原因,是没有标点、段落的。所以就要求人们在读书的时候,加以停顿、标示。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加标点、分段落

章既要有可读性,还要有可看性。可读性,就是在读的时候,与呼吸一样,要有节奏,朗朗上口。可看性,就是看起来轻松,让人喜“看”乐见。过去的老版书,没有标点,也没有段落,而且排版是竖着的,就不爱看。在排版上、品相上,文不透气。黑黑鸦鸦、密密麻麻、挤挤挨挨的一大块,就降低了可看性。书法或是篆刻,在章法布局上有一个原则:密不透风,疏能走马。总体的意思,就是讲文章也好、书法也好,要有可看性。有了可看性,才可能有可赏性

平时讲,作文结构要做到全文头身脚、段落帽衣鞋,要做到对称,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可看性。一棵树,总会有树根、树干、树冠、树梢,这也是树的布置,就是树的可看性。同理,一栋楼,会有楼的基础、楼层,还有楼顶;一列火车,会有车头、车身与车尾。这样分,是为了更好的区别与识别

三字经》里讲的明句读,就是让我们分出句与句的关系、段与段的关系。同理,看一栋楼房,在楼层与楼层之间,也会有一些明显的区分;再看一辆客车(公共汽车)的时候,也能看到座与座(窗与窗)之间的“句读”,或者在一列火车中,车厢与车厢之间的“句读”。也因此,就可以把人要呼吸、文要透气、书要句读的关系统一起来了

就是说,人的呼吸喘气,要一口一口地喘,不能憋着然后再喘,也不能一喘喘上几口气。作文也是,要一段一段(在段中,是一块一块;在块中,是一句一句)。既不能黑鸦鸦挤成一坨,也不能乱乱地散布四处。人要呼吸,文要透气;密不透风,疏能走马。这两句话,从作文的品相上来看,是一个意思。文要透气,那就是要组成适合的段落,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在讲的对称段。对称段,从形式上、表面上、品相上来看,是要让人有可看性,要让读者在读的时候允许歇一歇、喘口气。在内质上来看,其实就是思维

到本文中来,极端地试想一下,如果本文的字句标点都不变,但是全文没有分段,全挤在一起,会有怎么的效果?感受是什么样的?再想另外一个极端,如果每一句话都当成一个段——像诗一样(据说现在比较流行梨花体),又是什么结果?感受是什么?——对,没有层次。没有层次,是不是就感受不到逻辑的连续性?所以讲,密不透风,疏能走马——文章适当地、合理地分段落、分层次,既是作文外在的表相的要求,也是内在的逻辑上的要求。密不透风,疏能走马——就是既不能太挤,也不能太松

半天话,绕了半里路,来看一下本文的头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远处雾蒙蒙的高山背后升起来了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云层里梳洗过的吗

温柔的月光照亮了连绵起伏的远山,照亮了郁郁葱葱的树林,也照亮了月亮旁边的云层,像一张神秘的图腾,被风吹到了天上

在这时,妈妈喜欢牵着我在图腾散发出来的微弱的光线照耀下,慢慢地走啊走。啊,我和妈妈走月亮

表面上看,这个头写得很美。但从句读和表现上来讲,有点散。结合小朋友的思维,稍加改造一下。因为这些写的都是月亮,所以可以整合成一段,而不必分得太多

天的夜晚,月亮早早从远处雾蒙蒙的山背后升起来了。月亮像是刚刚梳洗过一样,它用光华轻洒在连绵起伏的远山,用柔和笼罩在郁郁葱葱的树林。月光的明亮柔和、水灵温润,感染了云层,感染了天空,甚至感动了整个世界。月亮,像一张神秘的图腾,它统治的世界都为之沉默地膜拜着。在这时,妈妈喜欢牵着我,在图腾的光耀下,慢慢地走啊走。

-----------------

 

欢迎加入免费公益群学习
QQ群:150347011
YY群:5544410
YY频道:32046
相信孩子:   让孩子去创造好词好句!每个小朋友都有这样的慧力。文字是有灵性的,灵性的文字可以展示出小朋友的优秀!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妈妈的脸色就是孩子作文的风向标。妈妈的脸上着火,孩子的作文恼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