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作文讲评 |
【先看原文】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美。春天有缤纷的花朵,夏天有圆圆的月亮,冬天有飞舞的雪花,但我最喜欢的是秋天。
秋高气爽就是秋天。虽然秋风没有春风那样的柔、那样的暖,但是它从西方来,它带着雪山的味道、雪山的清凉,跨过了一座座雄伟的高山、飘过一条条壮丽的大河,终于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小草跳起欢快的舞蹈,湖水荡起美丽的涟漪,树叶也用他沙哑的声音唱起了最后的赞歌。秋风吹走了夏天的严热、夏天的焦躁和天空厚厚的云朵,让我们看到了湛蓝的天空,还有薄如丝、细如纱的白云,与蓝天慢慢地舞动着,有时像海浪,有时像流沙、有时还像巨大的蜘蛛网交织在一起。蓝天映衬着白云,白云装点着蓝天,用“天高云淡”这个词,再适合不过了。
层林尽染也是秋天。秋风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放眼望去,无处不在,山坡上、公园里、小溪边、马路旁;一片片黄色、一株株红色、一层层绿色;他们相互映衬着、交织着。瞧,高大的银杏树上一把把金黄色的小扇子,枫树上一双双火红的小手,在秋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像五彩的蝴蝶一样飘到草地上,更像一艘艘穿梭在湖面上的小船,唯独松树叶更加的绿了,像一个健壮的青年,坚定而又自信地屹立着,真是秋色满园呀!
硕果累累还是秋天。果园里,挂在枝头黄澄澄的大梨像圆圆的葫芦,红通通的苹果像开心的笑脸,金灿灿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紫优优的葡萄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他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还有的在聊天,真像是个水果大party。田野中红红的高梁笑弯了腰,黄黄的玉米脱掉了外衣,圆圆的大豆也裂开了嘴,金黄色的水稻在秋风吹拂下像海浪一样,到处都是丰收的笑脸。
秋天是凉爽的,秋天是美丽的,秋天还是收获的季节,我爱美丽的秋天。
【总评】
四年级的小朋友,写了七百多个字,很不简单。
简要分析一下全文。
本文的特点是结构严谨、叙述清楚。
一、特别体现在“头身脚、帽衣鞋”上面。“头”是开门见山的头,“身子”是以三个成语——秋高气爽、层林尽染、果实累累,这三方面来写的,写出了秋天的气象之美,风景之美与收获之美。结尾也能做到抬头收腹、首尾呼应。由此也看出,妈妈对于我们以往课件的消化,以及小朋友平时的积累都十分努力。
二、对称的运用。从原文中,我们能够看到大量的对称词、对称句、对称块,因此本文就有可读性、可看性、可赏性。
三、六根六尘的运用,即色法、声法、意法、触法的运用,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仿佛可以让人身临其境一般。
四、写得有趣。诸如“写黑以白、相片相框”技法的运用,增加了文字的美观性和趣味性。本文写的是季节、风景,而通过一定的技法运用,则让人感受到如诗如画的场景。
正如一位妈妈讲评的:想不到一个秋天,也能写得如此美丽。本文写得清晰、写得生动、写得有趣,是一篇非常棒的作文。难怪开学交了作业,教研组的老师不相信是小朋友自己写的,都以为是网上抄来的。换一种思维,这不是对孩子的不信任,相反,这是对孩子的最高评价。
【细评提升】
先看头: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美,春天有缤纷的花朵,夏天有圆圆的月亮,冬天有飞舞的雪花,但我最喜欢的是秋天。
作文的题目是《我喜欢的季节》,在作文的开头,就写到了“季节”与“最喜”。故而说,这是一个开门见山的“头”,写得非常好。群里最近在讲《千字文》,是不是可以画蛇添足,来个引经据典呢?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各有其美。缤纷的花朵在春天,皎洁的月亮在夏天,飞舞的雪花在冬日。而我,最喜欢的却是秋天。
增加了引经据典,自有原因。小朋友有着一定的国学功底。“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想必小朋友是能接受得了的。
除此以外,将文中的顺序“春天有缤纷的花朵”做了一个调整,变为“缤纷的花朵在春天”。
原因在于,本文中强调的是季节,而不是花朵。文中的夏天与冬天,也与此同理。要常常体这个原则:字词为句服务,句为块服务,块为段服务,段为中心服务。
在全文的身子中,小作者分别用了三个对称段,用了三个成语,戴了三顶帽子。分别是“秋高气爽就是秋天”、“层林尽染也是秋天”、“硕果累累还是秋天”。这样对称式的、标题式的“帽子”,在小朋友初学作文时,一定要大加赞扬、大力提倡。
【第一个对称段】
秋高气爽就是秋天。虽然秋风没有春风那样的柔、那样的暖,但是,它从西方来,它带着雪山的味道、雪山的清凉,跨过了一座座雄伟的高山、飘过一条条壮丽的大河,终于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小草跳起欢快的舞蹈,湖水荡起美丽的涟漪,树叶也用他沙哑的声音唱起了最后的赞歌。秋风吹走了夏天的炎热、夏天的焦躁和天空厚厚的云朵,让我们看到了湛蓝的天空,还有薄如丝、细如纱的白云,与蓝天慢慢的舞动着,有时像海浪,有时像流沙,还有时像巨大的蜘蛛网交织在一起,蓝天映衬着白云、白云装点着蓝天,用“天高云淡”这个词,再适合不过了。
作文提高的四个步骤,即僵化、固化、强化到优化。由此,为了提高,有意让这些“帽子”戴得更圆融、巧妙、灵活一些。
【提升】
如果说春风是柔软、温暖的话,那秋天的风,便是清爽利落的了。秋风从西跋涉而来,它跨过了一座座雄伟的高山、飘过一条条壮丽的大河。于是,它感染上了远山的高贵飒爽的气质,透着雪山雪水的清凉,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在秋风的感召下,小草跳起激越的舞蹈,湖水荡起热情的涟漪,就连树叶也用他那沙哑的声音唱起了雄厚的赞歌。
秋风虽然远足而来,但它风头依然强劲。它吹走了夏天的炎热、驱跑了夏天的焦躁。甚至是天空厚厚的云朵,都变得轻盈缥缈起来。湛蓝的天空下,白云细如丝、薄如纱。有时像细浪,有时像流沙,还有时又像巨大的透明的帷幔一样网织在天空。蓝天映衬着白云、白云装点着蓝天。用“天高云淡”这个词,再适合不过了。
在点评文中,尽可能尊重小作者的素材与原创思路,只在一些细微的地方进行了小改动。主要还是体现了字词为句服务,句为块服务,块为段服务,段为主题服务的原则。
在本段中,“帽子”是:如果说春风是柔软、温暖的话,那秋天的风,便是清爽利落的了。秋风的特点是“清爽利落”,那下面的“衣服”就要为这个“帽子”服务。所以就有了:
秋风从西跋涉而来,它跨过了一座座雄伟的高山、飘过一条条壮丽的大河。于是,它感染上了远山的高贵飒爽的气质,透着雪山雪水的清凉,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换句话讲,就是用“高贵飒爽”与“清凉”重新诠释“清爽利落”。
【往下看原文】
小草跳起欢快的舞蹈,湖水荡起美丽的涟漪,树叶也用他沙哑的声音唱起了最后的赞歌。
原文中的“欢快”、“美丽”与“最后的赞歌”,还不能更好的服务于主题,特别是“最后的赞歌”,似乎不是一种让人喜欢的歌。所以我们略做调整,就体现出了秋风的激越、热情雄厚、有力……
在秋风的感召下,小草跳起激越的舞蹈,湖水荡起热情的涟漪,就连树叶也用他那沙哑的声音唱起了雄厚的赞歌。
在原文中,小朋友写的是“薄如丝、细如纱”。似乎“细如丝,薄如纱”,更为贴切一些。
原文中,小朋友写的是:有时像海浪,有时像流沙,还有时像巨大的蜘蛛网交织在一起。如海浪一般的云,蜘蛛网的巨大,似乎与云淡、缥缈不太贴切。所以我们就把“海浪”改成“细浪”,把“巨大的蜘蛛网”改成了“透明的帷幔”,这样似乎更贴切一些。
以上的修改原则,主要还是体现字词为句服务,句为块服务,块为段服务,段为主题服务这一原则。
【修改后的提升】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各有其美。缤纷的花朵在春天,皎洁的月亮在夏天,飞舞的雪花在冬日。而我,最喜欢的却是秋天。
如果说春风是柔软、温暖的话,那秋天的风,便是清爽利落的了。秋风从西跋涉而来,它跨过了一座座雄伟的高山、飘过一条条壮丽的大河。于是,它感染上了远山的高贵飒爽的气质,透着雪山雪水的清凉,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在秋风的感召下,小草跳起激越的舞蹈,湖水荡起热情的涟漪,就连树叶也用他那沙哑的声音唱起了雄厚的赞歌。
秋风虽然远足而来,但它风头依然强劲。它吹走了夏天的炎热、驱跑了夏天的焦躁。甚至是天空厚厚的云朵,都变得轻盈缥缈起来。湛蓝的天空下,白云细如丝、薄如纱。有时像细浪,有时像流沙,还有时又像巨大的透明的帷幔一样网织在天空。蓝天映衬着白云、白云装点着蓝天。用“天高云淡”这个词,再适合不过了。
------------------------如何让作文表达有趣,参考《作文多大点事儿 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