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讲析之五----其喜洋洋者矣
(2011-03-08 00:03:10)
标签:
国学经典古文作文杂谈 |
分类: 国学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现在我们讲第四自然段,第三自然段是天气不好的时候,第四自然段,是天气好的时候,这一暗一明,鲜明对照,这个对照就是文章的结构,要体会。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我们真正理解春和景明了,就好理解波澜不惊,以及整个自然段了。
春字不用讲了。和,我们之前讲过,在政通人和时候讲过这个和,这里再稍微讲一点这个和,在中国的文化里面,具有丰富的内含。
我们这里就讲点浅意,心平气和,这个和,就是气息平稳的时候,叫和,什么时候气息平稳,就是心平的时候,静的时候,如果起心动念,贪嗔痴造作三业的时候,不可能气会平,大家体会一下,你生孩子气的时候,必定是心跳加快的,必定是气息不匀的,必定是血压上升的,这就是和的反面,
道法自然,人的这种情况与自然的情况是一样的,没有暴风骤雨,没有烈日寒雪,自然景象与人的心情相感应,很舒服,就是和,这里的春和,就是这个意趣,
景明,景,好理解,用《心经》里的理来讲的话,就是六尘中的色,明呢,就是光明,光明怎么讲呢,光,意指无处不在。光显示的地方,就叫作明,所以可以延伸为这个春和之象无处不在,处处充满生机,正因为这个春之“和”,所以洞庭湖水是波澜不惊的,理解的这个和,就好理解了这个波澜不惊,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所以说,这是动感的,写东西,一定要写出动感,这两句理解了,后两句更不难了。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因为一切都是“和”的,这个和,不是静,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的度,正好与我们的心性相合,所以谓之和,这样的一个度,所以天空的光,湖的光,一上一下的光,组成一个整体,所以就是一碧万顷,不是两碧万顷,
如果风很大,浪很湧,而天相对静止,就是“两碧”不是“一碧”了,上面那个天是静的,下面那个湖是动的,不可能成一个整体。
一碧万顷就是天地合一。这个天地合一,在古人的诗里很多,比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是天地合一。
再比如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也是天地合一了,这个帆----这条船不是在水中看的,是在天际看到的,为什么是讲天际,就是因为水天不分,天地合一,这样的意境,在中国的诗里很多,我们不妨让孩子做个功课,在唐诗三百里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就是一个上好的论文。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这里不包括长白山天池这样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大坑,也不包括西藏高原由于地壳上升而形成的湖,大体上讲是指中国的东部地区。
再重复一下 有江河的 地方必有 湖泊,有湖泊的地方 必有湿地,有湿地的地方就会有候鸟,所以我们就知道了,除了这个洞庭湖,其它的湖,如鄱阳湖、洪湖、巢湖等,都会有很多的鸟。这样一学我们就更通一点了。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因有湖泊必有湿地,这个汀字,就好理解了,就是在湿地中,相对较大的一块陆地叫汀
读得文天祥有一首诗《过零汀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汀洋里叹零汀。后两句大家更熟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讲这个汀是地理的形态,还有这首诗里的滩,也是一种地理形态。
前面我们说过一点,我们略略再说一点,我们要知道中国的地形,是东低西高,南低北高,这是一个大体,所以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河流的上源,都是在西边,或是在北边——特别是东北,青海被称为三江之源,中国河流的上源,就是雪水,所以那里的山高,所以那里的山高,天气冷,长年积雪。
在中游,因为有多个支流汇集,所以中游水势就大,中游的水势落差就大,以此来推,还能讲出很多,比如,中游的水电站就多。
比如中游的旅游资源相对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在下源,水势平稳,河面宽大,平源都是在一条河的下游,为什么?因为平原本身就是由于河水带着泥沙冲积而成。
在河的中游,那个风景是自然,比如说三峡,比如说横断山脉,那么在下游,大多是后来人,依势而建的风景居多,江南的风光,大多就加入了人的因素,
同样,我们可以通过山脉,知道了气候如何,也可以通过水势,知道气候如何,同样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山情水势,知道人口的分布,知道经济的发展程度,
平原,也就是河的下游,人口就多,经济就发达,高原也就是河的上游,人口就少,经济就相对不发达。现在我们国家上高铁,就是用时间来换空间,来弥补经济上的不平衡。
所以讲这些湖、泊啊、汀啊、滩啊,就是在这种冲积平原的作用下形成的。
芷,是一种植物,有略略的香,在中国的湖南,怀化市,就有和个芷江侗族自治县,风景很美的一个地方。兰,更不用讲了,也是带有香味的一种植物。
以前我们讲过,中国的文化元素,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收集一下这些文化元素,就可以出一本专集,这些元素无所不包,比如,梅兰竹菊,比如祥云,比如这里讲到的锦鳞,比如日,比如月,多的很。
比如说河北与内蒙交界的塞汗塔拉草原,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近处,是湿地,稍远处是草原,再远处,就是森林,这三个地貌就会呈现三种颜色,最深的是森林的颜色,这个颜色就可以称为郁,就是说郁到深处就是郁。所以我们现在来体会郁郁葱葱,就好理解了,同样的,这个郁闷就是很深很深的闷,内里藏着,又发不出来的那种,所以讲,这个郁郁青青,就有点层林尽染的意思。
春和景明之时,万物复苏,有的是青绿嫩绿,有的是深绿墨绿,深绿墨绿就是郁,青绿、嫩绿、淡绿就是青。
以前曾经也提到过,中国汉字本声是形象字,就是带画意的,拼音文字不带画意,所以讲中国汉字,读出声音,读出图案,读出色彩,才是比较高的境界,这本身是中国汉字所带有的特有的。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这个“而或”怎么理解?就好比我们用拍电影,一个场景拍完了,就要换外景了,这个时候,导演就大喊一声:而或,于是换了一个场景,再比如说,一会,我们讲课累了,我就讲而或休息一下,我们的状态变了,再比如,我们读书,读的上气不接下气,你就对自己来个,而或——就是喘一口气了,前面讲的都是玩笑话,而或,就是用来表示转折的,换口气,变个角度,重新换个场景。
这个长烟一空,就是讲,那种空天之烟,那种旷地之空,以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烟,混合交结,难以分别,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天与地,天然混成。
这个空,也要更深体会。空是什么,虚空,这虚空是真空是真的什么也没有吗,不是,空就是有,有即是空,套用心经的话讲,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不是什么也没有,是有的,但这个有,取不出来,拿不出来,所以说这个空的境界就很妙,
再细讲这个一,这个一又是很深的了,我们知道,儒家讲一,道家讲虚,释家讲空,这个一就是虚,就个空,是一个意思,不是两个意思,为什么不叫长烟两空呢,或是三空四空呢,一就是整体。释家讲,虚空无界,一就是无界,不是一二三四的一,是无界,到哪里看,怎么看,都是一空,都是长烟。天上地下全是一片氤氲之气。
皓月千里。皓就是白的意思,但这个白还要透亮,才叫作皓,比如我们说明眸皓齿,这个牙除了白,还要发亮才好,就好比珍珠的样子,
在这里,我们还引用两句话。
一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江中有水江中月,哪里有水 哪里就有月,所以就讲是皓月千里,
第二句,我们引用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海上明月共潮生 ,潮起月升,潮退月落,何处春江不有月?
大家一定要体会,这是指的月光在水中的作用,第二句,讲的才是水中之月,第一句是水中之光,第二句是水中之月,浮光跃金,是水中之光,静影沈壁,是水中之月,都是光的作用,但现不同的相。
我们在小石潭记的时候,是不是大家还记得一句话?日光下澈,影面石上——潭记,这个影布石上,与这个静影沉壁是同一样的意思。
前面我们讲了,第一句是动的,动感的,是波浪动的样子,第二句是静的,是月亮在水中的样子,静影是指月亮在水中的样子,壁指的是水,就好像一个东西,深在水中一样,这是写静,
我们要深思了,为什么波光是动的,而月影是静的,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比如我们看大的,看一棵树,相对而言,就是静的,但我们细看,看树叶,就是动的,大的东西,往往呈现静的感觉,小的东西往往是动的感觉,
所以这里,作者观察的妙,写的更妙,在作文八法里,我们提到过,作文一定要写出禅意,何谓禅意?动静相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而不动,静而不静,不动而动,不静而静,这种关系的搭配,就是文章的禅意,。
北方人是扯着嗓子说话,南方人是嘴在说话 嘴皮子发音,再往北的就是用丹田之气在发音,为什么呢,北方地域旷达 你不扯着嗓子喊 听不到。
所以西北就有信天游,南方就有越剧,越剧那唱的,看着就是嘴皮子动,所以再说个笑话,讲发嗲,还是南方人会,北方人不会,同样的,北方的乐器,管乐较多,比如锁呐,南方的乐器以弦乐为多,南方地域小 悄悄说 就有人听到了,北方不行 地方太大 要吼才行。
刚才讲这么多 讲的就是信天游:东方红,太阳升。一定要扯着嗓子喊,这里讲渔歌,我们再说个山歌,在南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就流行这个山歌,比如我们以前唱过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跟信天游比,就细腻了很多,温柔了许多,我们还看过电影,叫《五朵金花》,还有《刘三姐》,大体上来讲,就是山歌,这个山,是小山,不是北方的大山,如果是北方的大山,那样的唱法是听不到的,不少地方的少数民族就是通过这个山歌,来恋情说爱的,民歌高手也是恋爱高手,会唱歌,十八的姑娘一定喜欢。
讲这个,主要是讲这个地域,现在我们再来体会这个渔歌,就明白了,是南方的,水乡的,带着单调的,比如说,到了晚上了,就有山歌唱出来:梦妈,老公叫你快回家吃饭啦,,,,梦妈一听,就回声到——啊呀,来黑,我听到拉,,,,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渔歌非常好听。
对了,还有一个地方的歌不能不讲,就是蒙古,去到这些地方,到蒙古包里,喝奶茶,献哈达,吃烤肉,然后就有蒙族大姐,来端着银碗来唱歌,嗓门高,你不喝就一直唱下去,听到那种高吭的声音,你热血一涌,就把一碗白酒喝下去了。
所以这里的渔歌互答,显得小巧柔细,委婉动听。同样的 ,中国的文学也是如此,北方文学,粗旷放达,南方文学,小巧细腻,南方文学就是:小桥、流水、人家。这个词的婉约与豪放与地域关系密切。
此乐何极---听了这么多的比较,这个此乐何极,就好理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