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说《孟子》45:功烈卑薄,非我所愿!
(2011-01-24 17:39: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国学 |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前两章《孟子见梁惠王章句上、下》,孟子见的都是重量级的人物,基本上都是一个国家集团的老板。跟老板在一起的时候。老板一般都是在听音乐啊赏麋鹿啊,上灵台下灵池的。而这一章里,主要是和自己的学生见面,如果说前面是孟子与大老板集体合演一出话剧的话,现在即将上演的这一场,就是孟子与他的学生合演的双簧了,所以我们要重新搭台布景了。我们就来假想一个场景,孟子与自己的学生,草棚里阴凉下一呆,不,说错了,---现在是冬天,那我们就设想成在东北的火坑上一盘腿,能有一杯茶水(温点老白干或是二锅头也行),几个茴香豆,就很有情致了。我们就将好戏开场,把帷幕拉开吧!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公孙丑,孟老爷子的学生,这个时候与孟子聊了半天,八挂了许久。这就是一个秘诀。要想跟老师学到东西,一定要先陪老师拉家常。拉完了,老师喝的差不多了,脖子也红了,兴致也起来了。公孙学生看到当机了,就直接问了:老师,俺有一个小问题想问问你老人家,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了,脑瓜子也想的要暴裂了。这就是秘诀二,问老师问题一定要说自己对这个问题想的没有办法了,举目无亲走投无路了。说自己吃不香饭睡不好觉太轻,一定要讲的很严重,要讲眼睛都快鼓出来了,嘴都快想歪了,筋都快抽出来了,嘴上的白沫子都快想出来了,恨不得七窍流血了。大家可以试试,教我们的孩子就这样问老师,一定把老师的教育精神百分之两千的调动起来。说不定老师以后还会追着你问,孩子,有什么问题,孩子,有新的问题了没有。孩子求求你快给我一个问题吧!
公孙的问题是什么呢:我在想,老师,如果你现在就是齐国的总理,或是宰相,也可以叫做总经理,CEO。你觉得过去管仲与晏子当CEO的时候,集团公司的那个辉煌还能复兴吗?那么好的业绩还能再现吗?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还可能领先吗?GDP能涨上去吗?CPI能降下来吗?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老爷子经学生那么一讲,当然很开心,诲人不倦的积极性立马调动直来。但是在学生面前,当然要有老师的样子了,不能喜形与色。他伸了伸腿撑了撑腰。孟子就开始批评公孙同学了:你啊,真是个齐国人,就只知道管仲啊晏子啊(因为管仲与晏子都曾经是齐国的名相)。孟子看着公孙同学木纳的样子,就用筷子戳了戳同学的脑壳:我看你啊,就是个王家的女婿,就知道说王婆的瓜好。你怎么一点眼界也没有呢。你的眼睛里怎么只有管仲、晏子呢?你看,这当老师的嘴上骂学生,手上拍学生的脑瓜子。但心里是开心的,是愿意倾心相教的。这不,孟子接着讲了: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经有人对曾西说,你与子路那个更贤?哪个更有本事?曾西是曾参的儿子。曾参孔子的学生。论语中记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就是曾参,是一个道德修养水平很高的人。
子路,也是孔子得意门生。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论语中就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论语第十三章子路篇还是以子路的名字命的。曾参与子路算是同们师兄,所以子路也就算是曾西的师叔了吧。
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曾西蹴然----就是很不安-----的讲了,你说的这个人嘛,他是我师叔,文能治国,武能攻城,是我的老爸非常尊重的人,我怎么能比得上?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那个问话的人,,要么是不识好歹不会看人脸色的人,要么就是记者。看到曾西不安的样子也不在意,还是要接着问:那么,请问曾先生,你与管仲相比的话,那个更贤,哪个更有本事?
听到这话,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曾西一下子脸上就挂不住了,也不愿意装什么了,很不高兴:他奶奶的狗仔队,你为什么要把我跟管仲相比呢,管仲的东家是那个的专一的信赖他,并且他当CEO的时间是那样的长,给他的机会太多了,可是与东家对他的信任,与给他的时间相比,他的业绩竟然是这样的差,你怎么能拿我跟他比呢?孟子通过曾西的的例子就讲出了自己的心声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老师接着讲了,小子,你这回晓得了吗,管仲那个人,曾西都不屑于一比,你认为我会凑上前去跟他比一比吗。想比什么?比谁的胳膊长谁的大腿粗吗?俺爷们才懒得理呢。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有两点提示,一是,一个头头,比如一个CEO,要想有成就,必须得到东家的信任。并且这个信任是专一的。就好比刘备当时讲与孔明的关系就是雨水的关系。第二个提示,一个CEO,要想有成就,就要有一个相对长的时间,这样才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及长远的战略性的规划。如果只是三年五载,那就是逼着CEO短期行动。
这里孟子讲了,管仲取的成就,那是真实不虚的,但是东家给他的信任,东家给他的时间,与他本身实际所取得的成就或是是业绩来比,那是不相匹配的,还差得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