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十几年前在西雅图做住院醫師時,教授常常告訴我們的一句話,“治病人,不是治數字!”
可是这几年在北京,我发现很多人都是在治数字,而不是在治病人。
怎麼說呢? 舉個例來說吧,現在体检中心很多,做体检人也非常普遍,体检套餐检查的项目琳琅满目,验血,验尿,心电图,B超,彩超,骨密度,甚至电脑断层和核磁共振都有。
常常有病人做了检查之后,拿那份报告来看我,让我给他做个解释,因为报告说有问题,但病人并没有觉得不适,所以想知道有没有什么大问题。
这些报告有些说实在的做得真的是很漂亮,一页页彩色的数据,有时还有彩超的相片,让病人觉得做得很仔细,很有价值。只是报告中常会看到一些偏离标准的数字,通常都会用不同的颜色来显示出,如红色,来警告你有问题;或者是用个小星星
* 来提示不正常。 病人常为这些数字担心,因为它们“不正常”,但不知其所,就来看病了。
其实,大部分的这些“不正常”都是正常的。
现在因为都是用计算机在打印这些报告,只要在设定的标准之外,就会自动变色。 常见的“不正常”
的数字有例如血常规里的项目,尿酸,血脂,肝功能,血稠度,肌酐,癌五项等。。有些常见高,如尿酸,血脂,肝功能,血稠度;有些常见低,如肌酐,微量元素等。
重点是即使这些数字有些问题,临床上意义不大,不一定能做什么治疗。 拿尿酸来说,如果病人从来没有得过痛风,即使尿酸高,也并不代表他会有痛风
(尿酸高的人只有5-10%会得痛风)。当然,我们可以建议病人在饮食上做调整,可是如果根据上述的发病率判断,10个病人里面有九个人是白做了,因为他们本来就不会有痛风。
可是为了治疗数字,让它回归正常范围内,我们让病人的生活品质受到影响,让病人担心一个可以不用太担心的问题,让病人不能随心所欲的享用美食。。。
写道这里,又想到教授的那几句话,"treat the patient, not the
numbers" 治病人,不是治数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