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恋1、院子里的”凉灶”
2022-11-22 10:27:52
标签: 杂谈
院子里的“凉灶”
土路土街盖土房,土院土屋盘土炕,土灶锅里土特产,土门土户饭菜鲜。这是我对幼年家乡的记忆,我一直悄悄地把它放在生命里封存,用来慰藉乡愁。
那时农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除了猪圈、鸡窝、柴垛以及爬满墙头里外的扁豆丝瓜藤蔓······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凉灶”,它是家庭主妇的最爱。因为那时候夏天特别热,也没有电扇、空调等降温设备,所以为了屋子和做饭主妇凉快些,人们都在院子里用青砖垒一个灶台,称之为“凉灶”。凉灶的大铁锅上备有两个锅盖,一个是秫秸秆制作的常用硬锅盖,一个是秫秸皮编制的软锅盖,和硬锅盖共同使用于贴饼子、蒸煮费火食物。每到夏天、秋天,铁锅里就被地里的果实填满,自然的清香养育我成长。
农户的一切吃用都来自土地,这也是农民珍爱土地的根本原因。一粒种子,播入泥土,生长出小苗,勤劳的农民以自己坚如磐石的意志和恒心护它一季成长,劳作中期待一脉秋香。它们是棒子、大豆、谷子、高粱、芝麻、棉花,或是南瓜、茄子、茴香、白菜,还有红薯、萝卜、桃梨等各种地下、树上诸多蔬果,这都是大地对人们勤劳汗水的报答。
太阳高照,瓦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娘揹着沉甸甸的筐子,我提着满满的篮子紧随其后,汗流浃背回到家中。俩人立刻清理摘洗各种农产品,之后娘在凉灶锅里添上水,放上花椒、大料、咸盐、毛豆、花生,又把嫩棒子、南瓜、红薯放在篦子上,盖上锅盖,开始烧火。于是就有了好吃的五香毛豆花生,又甜又面的南瓜,紫皮黄瓤的红薯,和香甜的大棒子。我经常只吃这些而不再吃其它面食。
娘每天在凉灶前忙碌家人的一日三餐,我时常帮助烧火。娘经常把老豆角切碎,放面盆里与棒子面、少量白面和食盐拌和均匀,平铺在放了屉布的篦子上蒸不拉,全家人都爱吃。而我尤其喜欢娘蒸得茴香馅儿大团子。吃一口茴香馅儿,喝一口井拔凉水,嘴里有甜丝丝的味道,我很享受这个味道。有时娘把饼子贴在锅里,让我烧火,她在丝瓜架上摘几颗丝瓜,洗净去皮切丝放花椒油凉拌,满嘴鲜香清甜,无与伦比。或者在墙头摘一些扁豆角,热锅凉油爆炒,香味立刻飘散左邻右舍。常有邻居端着饭碗过来尝鲜,娘总是笑脸相迎,走时还摘一些扁豆和丝瓜相送。
还记得中秋时节,娘用白面、鸡蛋、红糖、芝麻、豆沙、花生碎做月饼。虽然没有供销社卖得月饼好看,但是经济实惠、香甜酥脆。送给亲友分享美味,都纷纷赞不绝口。
岁月在大铁锅里熬煮,生活中尝遍人间滋味——酸甜苦辣咸。人们的情感大多在一餐又一餐的饮食中加深。当一家人围坐饭桌,付出最多的是娘和那口大锅,还有黄土地年年岁岁在人们辛勤耕种下献出的饱满热情。时光远去,许多娘与锅灶的回忆都饱含不舍与深情。
虽然走出故乡,但是一直没有忘记故乡。父母已故去多年,而我时常回归家乡,走进老院就想起当年院子里的凉灶锅,也仿佛看到晃动在炎热夏天和丰收秋天里的爹和娘。
乡恋1、院子里的”凉灶”
院子里的“凉灶”
土路土街盖土房,土院土屋盘土炕,土灶锅里土特产,土门土户饭菜鲜。这是我对幼年家乡的记忆,我一直悄悄地把它放在生命里封存,用来慰藉乡愁。
那时农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除了猪圈、鸡窝、柴垛以及爬满墙头里外的扁豆丝瓜藤蔓······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凉灶”,它是家庭主妇的最爱。因为那时候夏天特别热,也没有电扇、空调等降温设备,所以为了屋子和做饭主妇凉快些,人们都在院子里用青砖垒一个灶台,称之为“凉灶”。凉灶的大铁锅上备有两个锅盖,一个是秫秸秆制作的常用硬锅盖,一个是秫秸皮编制的软锅盖,和硬锅盖共同使用于贴饼子、蒸煮费火食物。每到夏天、秋天,铁锅里就被地里的果实填满,自然的清香养育我成长。
农户的一切吃用都来自土地,这也是农民珍爱土地的根本原因。一粒种子,播入泥土,生长出小苗,勤劳的农民以自己坚如磐石的意志和恒心护它一季成长,劳作中期待一脉秋香。它们是棒子、大豆、谷子、高粱、芝麻、棉花,或是南瓜、茄子、茴香、白菜,还有红薯、萝卜、桃梨等各种地下、树上诸多蔬果,这都是大地对人们勤劳汗水的报答。
太阳高照,瓦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娘揹着沉甸甸的筐子,我提着满满的篮子紧随其后,汗流浃背回到家中。俩人立刻清理摘洗各种农产品,之后娘在凉灶锅里添上水,放上花椒、大料、咸盐、毛豆、花生,又把嫩棒子、南瓜、红薯放在篦子上,盖上锅盖,开始烧火。于是就有了好吃的五香毛豆花生,又甜又面的南瓜,紫皮黄瓤的红薯,和香甜的大棒子。我经常只吃这些而不再吃其它面食。
娘每天在凉灶前忙碌家人的一日三餐,我时常帮助烧火。娘经常把老豆角切碎,放面盆里与棒子面、少量白面和食盐拌和均匀,平铺在放了屉布的篦子上蒸不拉,全家人都爱吃。而我尤其喜欢娘蒸得茴香馅儿大团子。吃一口茴香馅儿,喝一口井拔凉水,嘴里有甜丝丝的味道,我很享受这个味道。有时娘把饼子贴在锅里,让我烧火,她在丝瓜架上摘几颗丝瓜,洗净去皮切丝放花椒油凉拌,满嘴鲜香清甜,无与伦比。或者在墙头摘一些扁豆角,热锅凉油爆炒,香味立刻飘散左邻右舍。常有邻居端着饭碗过来尝鲜,娘总是笑脸相迎,走时还摘一些扁豆和丝瓜相送。
还记得中秋时节,娘用白面、鸡蛋、红糖、芝麻、豆沙、花生碎做月饼。虽然没有供销社卖得月饼好看,但是经济实惠、香甜酥脆。送给亲友分享美味,都纷纷赞不绝口。
岁月在大铁锅里熬煮,生活中尝遍人间滋味——酸甜苦辣咸。人们的情感大多在一餐又一餐的饮食中加深。当一家人围坐饭桌,付出最多的是娘和那口大锅,还有黄土地年年岁岁在人们辛勤耕种下献出的饱满热情。时光远去,许多娘与锅灶的回忆都饱含不舍与深情。
虽然走出故乡,但是一直没有忘记故乡。父母已故去多年,而我时常回归家乡,走进老院就想起当年院子里的凉灶锅,也仿佛看到晃动在炎热夏天和丰收秋天里的爹和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