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麦当劳麦当劳20周年麦当劳中国麦记忆20周年杂谈 |
分类: M记的人员故事 |
http://s6/middle/697fdebbg8bc061915565&690
当年,作为餐厅经理,梁翠英站在麦当劳中国第一家餐厅的柜台前.
白领转行炸薯条
1990年,大学毕业四年的梁翠英在深圳一家大型国企当着“小白领”,工作清闲,收入稳定。不过,在外人看来稳定的“铁饭碗”,却总让她感觉似乎缺少了些什么。终于有一天,当看到全球快餐业巨头麦当劳进驻中国并招聘员工时,她骨子里敢闯敢拼的精神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经过半年多的面试和激烈竞争,梁翠英在6000多份简历的筛选和600名面试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麦当劳全中国第一家餐厅的首批餐厅管理组人员。“刚入职,面临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学习炸薯条、做汉堡、端餐盘这样的‘技术活’。”为了呈现出麦当劳完美的产品和服务,梁翠英和伙伴们用木块做成“牛肉饼”,用吸管做成“薯条”,夜以继日进行反复练习,并时刻用“麦当劳要用最真诚的微笑迎接顾客”要求自己。抱着要做就做到最好的心态,梁翠英就这样彻底从企业白领变成餐厅“服务员”。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这一天做准备——1990年10月8日,麦当劳中国首家餐厅深圳东门光华餐厅开业。而这一天也成为梁翠英最难忘和最自豪的一天。“顾客对麦当劳的热情超出了所有人想像,记得那天不仅餐厅二、三楼全部站满顾客,连餐厅外都排起长龙。”后来统计,就在那个周末,深圳光华餐厅创下了全球麦当劳有史以来的单店单天营业额与顾客光临数新记录。
传递快乐收获感动
辛勤付出、不懈努力为梁翠英赢得了不断晋升的机会。1992年,梁翠英由于能力突出被提升为深圳地区第二家麦当劳的餐厅经理;1994年4月,她回到了最初成长的光华餐厅担任餐厅经理,8个月后,她再次获得晋升,开始从事多家餐厅的营运管理和训练等工作。
一路向前的背后,更有着不为人知的压力。“麦当劳给我带来了全新的工作体验,年轻、开放、有活力,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的挑战,但它同时让我认识到,只有想得比别人多,做得比别人多,才能让更多的客户满意。”
“与顾客做朋友”是梁翠英一直践行的理念。在她看来,不仅仅要给予顾客最贴心的服务,更要与他们真诚交流,将心比心,将顾客当作朋友对待,这样才能要培养一批老顾客、老朋友。
事实证明,朋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今年年初,梁翠英再次回到光华餐厅时,竟意外地碰到了19年前的一位老朋友,这位年近50的张先生是梁翠英在光华餐厅担任经理时的顾客,由于几乎每天都来麦当劳吃早餐,他和餐厅工作人员也就熟稔起来。尽管阔别19年,当在餐厅看到她时,张先生居然还能准确叫出梁翠英的名字。更让她感动的是,这么多年来,张先生每天都要来光华餐厅吃早餐,和餐厅服务员聊聊天。因为在他心中,在麦当劳吃的不仅仅是一份早餐,其中更有一份朋友的感情。
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
1999年,梁翠英开始担任麦当劳餐厅(深圳)有限公司的训练经理,并于2004年回到麦当劳深圳市场担任营运经理,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再将理论融入实践的转化过程。
采访中,梁翠英多次提及公司的训练计划,并强调自己及其他人从此受益匪浅。2006年,麦当劳2006年度总裁奖的评选活动在全球同步举行,三名来自麦当劳中国区的员工因杰出表现获此殊荣,梁翠英正是其中之一。梁翠英谦虚地表示,虽然这是麦当劳公司对她的工作认可,但是光环背后是她的团队成员的支持,是所有人目标一致的结果。
回首自己19年的职业生涯,梁翠英对麦当劳公司的职业规划及训练体系推崇备至。她说,从一名普通管理者走到企业高管,这与公司对她的培养以及提供的发展空间息息相关。谈到给年轻人的建议,她认为,无论做什么行业,都要勇于进取,不断学习,同时认同公司的培训理念,并遵循相关的训练路径前行,“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