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郡)扇面上一股清新的“野”风

标签:
豪情艺术家刻苦创作扇骨 |
分类: 【点评江野】 |
6月6日至22日,江野扇面展在江南书院举行。他这次扇面展举办为我们“扇”来了一股清新的“野风”。
关于扇艺,到了南宋,折扇比北宋已有所改进,扇骨已插在了扇面中间,因而更有利于书画家们大显身手,以致时风日盛,文人墨客极愿在这方小小的区域一逞豪末;再者,古人求不朽,凡能留字留画的地方一般不会轻易放过。于是扇面成为一方保存字画诗词的自由之地,它承载了无数大家小家,名仕俗子的精心之作或信手涂鸦。可以说,自扇面成为文人字画的特殊载体之一,它就一直在古人生活中占了一席之地,绵延千载未曾衰绝,并逐渐成为中国书画中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扇面虽小,文章确大,水平甚高。在规定的扇形构图里大、小写意、工笔、兼工带写等技法各显精神。在近代书画名家中,精于扇面者不在少数。而对于讲究个性化、笔墨随时代的当代画家来说,成扇这样一个传统的构图形式,也考验了他们对于传统功力的把握。在扇上绘画,要求画家对线条、墨色和构图上进行精心设计,以巧赢人。因为,扇面自然是有缺憾的。团扇,折扇不仅形制固定,面积也有限度,他上宽下窄,呈半圆状,且尺幅小,容易造成形象的倾斜和总体画面的不平衡,显然不宜以平常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书画家行笔之前,必须长时间揣摩构思,精心布局,下笔落寞时要求明快简洁,流畅多变,不能稍有迟疑。差之毫厘,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画面的不协调。另外,对于扇面而言,画面的疏密有致,艺术内涵的丰富多彩,更是极为重要额。做到了,往往最能表现出艺术家高超的创作水平。
江野先生不惧约束,豪情流溢,“尽精微、致广大”,纵横捭阖笔墨间。创作量、质都达到了极高尺度,实不易也。其实他并不是单纯为卖画而劳作的画家,他更是一位极其严肃刻苦、极其真实的优秀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