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年代人文语境的探索

标签:
沈周苏州文人雅士刺绣玉雕 |
分类: 【江野点评】 |
沈周就是在这里是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七岁时师从陈宽读书,陈宽亦善山水,师元四家黄公望、王蒙,俏后沈周又拜赵同鲁为师,并指导沈周临摹倪云林画,所以沈周从小就接触了元四家的正脉山水图式的临摹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沈周九岁随父往来苏州城中,就开始乡赋之时,十一岁已会作百韵诗,并呈上户部主事崔恭,就能面试《凤凰台歌》,他授笔立就,词灿烂发,可见沈周在诗词上的悟性和天资,十五岁已览书广博,其诗文为乡里传诵,由此可知成就一代宗师是离不开诗文的,他的绘画的天赋和成就同他家学分不开的,他家四代皆善绘事,很早接触黄公望、王蒙、吴镇、倪云林,承接了文脉图式的临摹。
这种诗文书画交融的人文环境下成长,滋养了他的画中的人文诗卷气和士大夫精神气质,不管他的《庐山高图》到东庄写生册以及花卉小品无不透着诗情画意的人文情感,在今天看来回味无穷,古意浓浓,充满禅机,从笔法上,方笔直下,中锋刚健,上追宋董源、巨然、范宽、马远,南北贯通,下学元四家并具自我特点,另出机杼,书学黄庭坚,借助书法的功力,在树石上的应用,中锋则笔,方中见拙,皴擦沉着,轻松自在,直写胸臆,东庄写生册是他外师造化的又一范本,在传承中追求突破,加强自我语言,提炼了生活场景,以情抒景,以画赋
至此后人公认为沈周吴门四家之首,吴门画派的创始人,而文征明独领画派四十年之久,成为画派的一代领袖,影响了中国画坛近伍佰年,而今在人文缺失,诗、书、画、印,四体分离的画坛,中西杂交,百花齐放,而真正的传统文化只存躯壳的年代,今天研究沈周的艺术有着很深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回归传统语境,必须从小抓起,把诗词文学成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让书法教育走进课堂,书法和国画要纳入美高考,这样才能改变素描色彩西方模式一统天下局面。另外要加强当代画家的文学修养,提高专业理论,要在继承传统的图式后外师造化,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具时代特色的文人中国画,如果让一些伪传统来谈传统,把素描速写的水墨画,装饰彩墨画混说成中国画,那研究沈周艺术没有实质意义。
江野2016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