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对后世好的遗产
(2023-12-11 15:46:18)
标签:
陶渊明遗产隐居生活远离奢华朴实的诗风 |
古代以及现代的学者,讲评大名人的诗,往往是竞相夸赞,极少提缺点。有的人甚至为其缺点百般辩解,以至能化腐朽为神奇,把明明不好的诗句,说得成了金句。陶渊明的《九日闲居》诗的第一句“世短意长多”,本来就语义含糊,绝不是好句子。可是元代的李公焕却称赞说:“古诗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而渊明以五字尽之,曰‘世短意长多’。” [1] 清人沈德潜更说:“‘世短意长多’即所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也,炼得更简更遒。” [2] 意思是,更为简洁有力。实际上,《古诗十九首》里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读来是何等的顺畅自然。经陶渊明提炼成“世短意长多”,含糊,拗口,还有什么诗味?
陶渊明给后世留下的遗产,自然也有好的一面。好的方面,我可以简单概括为过朴素的生活,写朴素的诗。以陶渊明的家庭背景,他的文才,他在当时的知名度,想做官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如果长期做官的话,他的经济状况当然会富裕得多,生活也阔绰得多。但他选择了在家隐居。我们前面说过,他算是地主,不是普通农民,日子过得不像普通农民那么艰难;但以他的社会地位看,与他本可以长期做官相比,他选择隐居,就是选择了一种朴素、平淡的生活。他也喝酒,但他和那些官员们例如唐时的白居易相比,高官们是何等的花天酒地,山珍海味,陶渊明却常常喝的是自己家酿的很普通的酒,就这样的酒有时还没有了。所以说,陶渊明是选择了一种朴素的、远离奢华的生活。就写诗来说,陶渊明总体的风格,他的那些代表作的风格,也是朴素的。他经常用平实的语言,甚至是白描的手法,写乡村的风光,写他在农村的生活。他的诗虽然有时也有一些六朝诗风的不好的习气,但毕竟不多。就他那些最好的诗来说,风格无疑是平实朴素的,但又是非常感人的。他的这些优点在后世究竟有多少人学了,学得如何,这是后人的事;总之,他那个榜样树立在那儿,算是他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