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渊明对后世不好的影响

(2023-12-18 11:53:16)
标签:

陶渊明

不好的影响

篇篇有酒

啼饥号寒

影响杜甫等人

    陶渊明对后世不好的影响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也有不大好的方面。后世许多文人,最喜欢标榜的就是自己的优雅,宛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己的神秘兮兮的高卓意境,犹如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几句诗,是文人中流传最广、最能代表陶渊明的境界与风格的。这几句诗似乎高妙不可言传,实际上并不健康。陶渊明当时就是想以此超绝的境界来标榜自己作为隐士的不俗;后来的流传,实际上是越来越庸俗、做作。后来的影响,陶渊明是有一些责任的,这些诗句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再有一个问题是陶渊明的饮酒,许多诗里都写他的饮酒,多次表示醺醺大醉就是他最高的向往。后世人对他的印象,就是“篇篇有酒”。白居易在他的《效陶潜体》诗里就写道:“先生去已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1] 白居易从陶的诗中只看到“篇篇劝我饮”,要“且效醉昏昏”,固然有他自己的问题,但陶渊明多少也得承担一些责任。后世许多人的狂饮,都是拿陶渊明作为他们的榜样,作为他们的挡箭牌的。当代人钟优民就提到,清代学者“冯班不满意陶渊明的酗酒,‘开文人视酗酒为风流潇洒之先河,过莫大焉’。” [2] 毫无疑问,陶渊明在这方面是有责任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陶渊明的诗中经常写他如何的贫穷,在后人的印象中好像他经常处于饥饿中,甚至流传为他穷得沿门讨膳。实际上,陶渊明是以他的贫穷来显示他的气节和品性的高洁的,这一点人们都明白。所以,后世一些文人,就争相哭穷,都说自己穷得如何可怜。王夫之就指出:“晋、宋以后,柔曼移于壮夫,近则王辰玉、谭友夏中之似衲子者,其源自东晋来。……陶公‘饥来驱我去’,误堕其中,杜陵不审,鼓其余波,嗣后啼饥号寒、望门求索之子,奉为羔雉,至陈昂、宗登春而丑秽极矣。学诗者一染此数家之习,白练受污,终不可复白,尚戒之哉。” [3] 王夫之开头说的“柔曼移于壮夫”,就值得注意,柔弱的习气浸染到大男人的身上,也就是缺少了刚气。省略号后面的话,上距以前我们引用过的说陶渊明“量不弘而气不胜”不远,故这个啼饥号寒与量不弘而气不胜可能有一定关系。王夫之说杜甫学的是陶渊明。杜甫写他如何困苦的诗句也非常多,好像他随时都会“饿死填沟壑”。我觉得杜甫比陶渊明更甚。再后面举的两个人我不熟悉。总之,王夫之认为在诗中经常啼饥号寒是很不好的现象。论起来,在诗中实事求是地写到自己贫苦的状况是可以的,但我们一定要记得,人世间那千千万万真正贫苦得即将饿死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写诗的。即便是会写诗的人,真的饿到发昏的时刻,他还能斟酌诗句、写他的饥饿吗?所以,一个人在诗中经常啼饥号寒,是令人感到不真实,令人讨厌的。


[1] 见《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编,第20页。

[2] 见《陶渊明研究学术档案》,钟书林主编,第295页。

[3] 见《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编,第178179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