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对诗句的雕琢
(2023-10-30 15:27:28)
标签:
陶渊明对诗句的雕琢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
陶渊明有《蜡日》一诗,共八句,诗意有些含糊。清代学者邱嘉穗评论说:“通篇俱不着题,后四句未详其义。” [1] 蜡日,本是古代年终大祭万物的节日,邱认为,陶诗却写与朋友饮酒,与蜡日毫无关系。而且只有八句诗,就有四句读不懂,不知在说什么。现代的《陶渊明集》的评注者,却都把这首诗夸成了锦绣,惟有袁行霈指出,“惟末二句费解,故存疑可也”, [2] 似只是一点小小的缺憾。实际上,这首诗中让现代学者夸了又夸的“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也是平常的句子,不必评论太高;而通篇的不着题,读不懂,人们竟就不说了。我总觉得现代的许多学者,一涉及到古代的大家,就只有“高山仰止”、诚惶诚恐的份了。其格局只如此,甚至连古人都不如,毕竟有些可惜。
陶渊明的诗,其总体的风格是朴素自然。但实际上有些地方也颇有雕琢之功。宋代的周紫芝就过:“士大夫学渊明作诗,往往故为平淡之语,而不知渊明制作之妙,已在其中矣。如《读山海经》云:‘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岂无雕琢之功?” [3] 可以说,陶渊明有的诗句,的确是精心锤炼出来的。清人马星翼指出:“陶诗故多自然,亦有炼句,如‘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清风澄馀滓,杳然天界高’,但非如谢公之炼,读者当自得其趣耳。” [4] “亭亭明玕照”两句,的确是够华丽的。“落落”通“洛洛”,今人一般解释水清流、水畅流的样子。描绘出的神仙境界也是很动人的。“凉风起将夕”两句与“清风澄馀滓”两句,词语虽较平淡,但有炼句的功夫,能描画出一个特殊的情境。“寒气冒山泽”两句中,只有这个“冒”字今人解释为笼罩,让人感觉生疏一些,总体说两句也是成功的。陶渊明的诗句,即便有雕琢,绝不像杜甫经常把“鹦鹉”、“鳯凰”、“麒麟”很经意地用于诗中,不像李白经常用“黄金”、“白玉”来修饰普通的物件,陶渊明的雕琢,还是在质朴的基础上的雕琢,一般不会让人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