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说他饿肚子
(2023-05-01 13:39:45)
标签:
陶渊明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旬日已来始念饥乏 |
陶渊明的《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一诗,是他五十四岁时写的。其中写道:“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长长的夏日,肚子里老是饥饿难忍,寒冷的冬夜,没有被子(或没有稍厚一点的被子)盖在身上来睡觉。天刚已黑,就盼天快亮;天刚一亮,又盼天快黑。真是度日如年啊。
陶渊明六十二岁时写过一首《有会而作》,诗前有一段序,序中说:“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旬日已来,始念饥乏。”贵州本对这段话的今译为“旧年的谷子已经吃完,新谷还没有登场。我也算得上一个老农,遇到了灾荒年景。来日正长,灾荒远未度过。一年的收成既无指望,眼下早晚之餐已在勉强维持。近十天来,才真正感到了饥乏。” [1] 陶渊明这一段话说得比较实在。因为天灾,这一年粮食有些紧张。最后的“饥乏”二字,理解为缺粮、粮食不够吃,也就行了,不必一定理解成饿着肚子。自家粮食不够吃的时候,还可以买粮、借粮。而且陶渊明说得很清楚,他六十二岁的时候,最近十天才真正感到饥乏。这十天来的饥乏,还是这一年特殊的天灾(这一年天下大旱又有蝗虫为灾)造成的。因此,不要以为陶渊明一辈子常常处于饥饿中。但照陶渊明这首诗中所说,他真是经常处于饥饿之中。这首诗的前八句说:
菽麦实所羡,
惄如亚九饭,
岁月将欲暮,
惄(ni):愁苦的样子。这几句说,他小孩子时就遇上家中贫困,老来更是经常饥饿。豆子麦子就是我所羡慕的,我哪里敢想望白米肥肉?我可怜的情形仅仅比一个月只吃九顿饭的子思好一点罢了,炎热的夏天,可我还穿着冬天的厚衣服。一年就要完了,我是多么辛苦悲惨啊。实际上,豆子大多数都是好粮食,只有黑豆不好吃,麦子更是好粮食。陶渊明说他在大灾之年心中能满足于这些,实际上这个标准也不低。灾年的穷人,菽麦能达到个半饱已很不错了。据说子思曾经穷苦得一个月只吃九顿饭,显然古人这些流传的说法是根本不可靠的,一个月三十天吃十九顿饭人也得饿死。陶渊明别的诗里说他冬天里穿着夏天的衣服,冷得没办法,这首诗又说他夏天里穿着冬天的衣服,热得不行;我见过过去的穷人,自己也当过穷人,但就是想不来陶渊明为什么这样反季节穿衣服。这一年有天灾,陶渊明家粮食有些紧张,生活苦一点,想来是事实。但陶渊明写自己的苦,常常夸张得脱离了现实,甚至脱离了常识。这首诗的后八句理解起来有点复杂,以后再说。
[1] 《陶渊明集全译》,郭维森、包景诚译注,第184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