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渊明的《饮酒》诗

(2023-02-21 08:00:08)
标签:

陶渊明

饮酒诗

衰荣无定在

今日天气佳

及时行乐

     陶渊明的《饮酒》诗

陶渊明五十二岁时写有以《饮酒》为题的一组诗共二十首,非常有名。这二十首诗的内容比较复杂,这里我们先看看其中关于饮酒行乐的一些内容。陶在这组诗的总序中说道:当时他“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名酒,即非常好、非常贵的酒。估计陶渊明不可能一辈子都喝名酒,有许多时候喝的是自己家酿的普通的酒。但“忽焉复醉”,很可能是经常出现的现象。第一首的第一句就是“衰荣无定在”,人生的荣华富贵和穷愁潦倒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没有什么固定的东西。袁行霈即说此是“已参透天道与人道”。 [1] 参透天道与人道之后,便就只剩下痛饮美酒,享乐此生了。这第一首的末尾两句道:“忽与一觞酒,日夕相欢持。”得到了好酒,就白天晚上接着喝吧。第三首开头几句说:“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纯朴的大道在人间消逝已近一千年了,现在的人们不敢表露真实的自己。一些人有酒都不敢饮,只是顾惜着自己的功名。末尾这个“名”字,怎么解释都不很通。有的人解释为名声,但实际上魏晋之际许多人正是因为痛饮才有了大名;依袁行霈观点,陶渊明的“名”有时指功名,但事实上饮酒也根本不妨碍许多人获得功名。总之,无论是因为什么,只要不大量地饮酒,陶渊明就要批评。大约在陶渊明看来,只有整日痛饮,才是去掉人世的虚伪,展示出可贵的人的本性。清代的方东树就说:此首是“言由于不悟大道,故惜情顾名,而不肯任真,不敢纵饮,不知即时行乐。此即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人应痛饮的理由自然可以说出许多,就在这第三首偏后的部分有两句道:“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时间过得这么快,我们再能活几天?赶快抓紧时间,喝酒享乐吧。

陶渊明有一首诗题为《诸人同游周家墓柏下》,有人说写于四十九岁,也有人说作于五十四岁。诗曰:

    “今日天气佳,    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      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      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      余襟良已殚。”

贵州本今译为:“今日天气佳妙,有人弹琴,有人吹箫。感慨那松柏下长眠的死者,怎能不及时欢笑!清歌一曲散发出新声,啜一口绿酒,眉宇顿开,面颜美好。不管明天发生什么事,十分舒畅的是我的襟抱。” [2] 这里所说的周家陵园,学者们都认为极可能是周访家的陵园。周访是陶渊明的曾祖陶侃的好友,也做过官,领过兵,不过没有陶侃的名气大。有的书上说二人还是姻亲。估计这个山冈上的陵园比较大,至少有许多高大的松柏。与陶渊明一起去饮酒散心的几位朋友,自然也是上流社会的人,一些大小都有点名气的士人。来在别人家的墓地吹箫弹琴,饮酒唱歌,我总觉得怪怪的。关于“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两句,袁行霈在注释中说:“王粲《七哀诗》:‘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此反用其意。” [3] 一般人想到已埋在地下的人,都是感到伤心,而陶渊明想到这个陵园里所埋的那些人,实际上都是陶自己的长辈,不但没有任何伤心,而只是想到我自己要抓紧时间享受快乐;也许只是想到那些人都死了,可我还活着,就让陶渊明非常开心,非常愉快。不过我总觉得陶渊明在别人家的坟园里喧闹取乐,对已去世的人似乎欠缺一点同情与尊重。不然,为什么没有见到陶渊明到自己家的坟园里去这么开心取乐呢?末尾两句说,明日的事我也管不了,反正今天我是尽情地快乐了。陶渊明快乐当下、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是非常显明的。附带说及,最后这一句“余襟良已殚”,虽然勉强能讲通,但读来很不顺畅。

[1] 《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撰,第169页。

[2] 《陶渊明集全译》,郭维森、包景诚译注,第6970页。

[3] 《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撰,第75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