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

(2022-10-31 11:09:45)
标签:

陶渊明外祖父

孟嘉

名士

风流潇洒

吹帽

     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

李长之的《陶渊明传》的第一部分,专写了对陶渊明影响甚大的两个人,一个是他的曾祖父陶侃,一个是他的外祖父孟嘉。李长之认为,是这两个人的优点,合成了、造就了不凡的陶渊明。就陶渊明自己来说,他最认可的,可能还是他的外祖父孟嘉——一位名士。陶渊明关于他的曾祖父陶侃,也只在其《命子》诗中写了四十个字;而关于他的外祖父孟嘉,则写了一篇《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一千余字。于此,可以看出陶渊明对其外祖父不一般的重视。标题的“孟”字前面是孟嘉的官衔,孟嘉在征西大将军桓温的手下作过长史,所以这样称呼。“府君”本是汉代对郡太守的称呼,后来将自己的先辈也称府君;我小时候,见村中普通人家敬奉祖先的神主牌位上,将自己的男性祖辈都称作府君。此传一开始,先介绍说孟嘉的曾祖父孟宗,在吴时任过司马,朝廷的最高官职“三公”之一。孟嘉的祖父孟揖,晋惠帝时任过庐陵太守。古代的人都喜欢拿自己的祖先当过什么官引为骄傲,陶渊明也是如此。只是没提孟嘉的父亲,可能是没当过官,或者官职太小,说出来不大体面。陶孟两家的关系是,孟嘉娶了陶侃的第十个女儿,后来又将自己的第四个女儿嫁给了陶渊明的父亲。辈分没乱。

此传中陶渊明对他外祖父的定位是名士,魏晋那一类型的名士。其基本的特征是,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才华出众,风流潇洒,谈吐举止不同于凡人,活得相当自由、快活。实际上,孟嘉这个名士的形象,基本上就是陶渊明塑造出来的。后来《晋书·孟嘉传》和《世说新语》中关于孟嘉的记载,都是从陶渊明写的这个传移植过去的,许多字句都没有变。其实,《晋书》中的所谓《孟嘉传》,只是《晋书》在“叛逆”一类的《桓温传》末尾附带关于孟嘉写了一些,其篇幅远远无法和《晋书》中写陶侃的文字相比。

陶渊明写的传,一开始就写孟嘉的名气是如何之大。陶渊明说:“孟嘉君淡泊沉静,有超俗的度量,年少事同辈都尊重他。同郡郭逊清高有操守,当时名声在孟嘉之上。郭逊常赞叹他温文尔雅,平易旷达,自认为不如。郭逊的堂弟郭立也有才志,与孟嘉同时,并声名相当。郭立也常常推崇佩服他。因此他的声名在州里数第一,并且远播到京城。” [1] 说到这里,还只是一些基本的铺垫,下面再看一段更精彩的。孟嘉曾在江州刺史庾亮手下做事,一次,豫章太守褚褒来豫亮处作客。庾亮有一日大宴宾客,许多当地的名流都在座,孟嘉的座位离主座甚远。酒宴间,褚褒问庾亮说:“听说你们江州有个叫孟嘉的人,此人现在何处?”庾亮说:“就在现场,你自己看看是哪一位。”褚褒一个一个看过去,看到孟嘉,就对豫亮说:“应该就是他了。”注意,这一次的庾亮褚褒可不是普通的州郡官员,庾亮是晋成帝的舅父,是最重要的辅政大臣,褚褒此前或此后曾任太傅,即太子的老师。褚褒能在众人之中认出孟嘉,可见孟嘉的相貌、气度是何等的不凡!莫非这孟嘉的头上像释迦摩尼一样放射着光芒?这孟嘉究竟是神人,还是仙人?于此也可以看出陶渊明写文章的功力,绝不是等闲之辈。陶渊明只写到这里,异人孟嘉那超凡脱俗、令众人景仰拜服的气质,任凭读者、世人竭尽心思去想象。

去想象一种宇宙间最最美好、超级美好的事物,是甜蜜浪漫的,但也是辛苦的。也许是为了免除世人的辛苦,陶渊明在此传中最后还是透露了一次孟嘉现场展现的潇洒风度,那是孟嘉后来担任桓温的参军的时候。“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座。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咨议参军,时在座,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其实事情并不复杂,桓温游龙山,他手下的许多幕僚及其他人员都跟随着,其中自然不乏许多优秀的士人。忽然一阵风吹落了孟嘉头上的帽子,孟嘉却没有发觉。等到孟嘉上厕所时,桓温让一个叫孙盛的人写了一段话嘲笑孟嘉。孟嘉从厕所回来看见了,就索要纸笔迅速写了一段回答的话,全然不用构思,文采超绝,众人无不叹服。这个小故事经陶渊明这么一写,可不得了,了不得,成了后世文人们津津乐道的典故,连同李白杜甫这样的大文人,都曾在诗中提到孟嘉落帽的故事。所有提到此事的诗文,无不把此事当作名士们风流倜傥、潇洒儒雅的典型。李长之认为,这个故事主要表现孟嘉的镇定。不过,陶渊明的文章里说的是孟嘉本来就没有发觉;既未发觉,也就无所谓什么镇定可以赞赏。总之,风吹掉了帽子,无论是不知道还是知道了不在乎,都是个不足道的小事情。可是事情发生在名士的身上,就伟大得不得了,就是了不起的神人般的儒雅。如果是在一个普通的农人或者一个卖草鞋的人身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知还有没有人来赞美他?孟嘉这个典故还包括最后他所写那一段答辞的不假思索、文采横溢。孙盛所写的嘲笑的文字和孟嘉的回应文字,事实上都不过是几句游戏文字,玩玩罢了;就那么一件无聊的丁点小事,难道还能写成什么认真严肃的文章?《晋书·陶潜传》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那么长的文章都收录了进去,如果孟嘉这一段文字真重要,陶渊明为什么不把这短短几十个字百把字的精彩文字收入他为他外祖父所写的传中呢?魏晋的名士,如阮籍、嵇康等,都有高水平的诗文流传后世,而孟嘉留下了什么呢?


[1] 《陶渊明集全译》,郭维森、包景诚译注,第304页译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