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夸耀自己的祖先
(2022-10-24 11:34:26)
标签:
陶渊明夸耀祖先尧陶侃 |
陶侃的曾孙陶渊明,对他的自己的家世非常重视。陶渊明夸他的祖先,不只要讲到陶侃,而一直要讲到远古时代的尧,尧舜禹的尧。陶渊明有一首《命子》诗,开头的一章是:
邈焉虞宾,
御龙勤夏,
穆穆司徒,
起手两句的意思是,我的遥远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帝尧。据说尧的部落先居住在陶丘(今山东定陶),后移居于唐(今河北唐县),所以,尧也称陶唐氏。陶渊明自己姓陶,于是便认为尧是自己的祖先。三四句说,尧把帝位让给虞舜后,尧的儿子丹朱没有参政,只是被舜待如上宾。再以后,尧的后代又参与政治了。五六句说,尧的后代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都参与政治,在朝廷辅佐帝王。七八句说,西周时的陶叔担任过尊贵的司徒职务,他的后代继续繁荣昌盛。《命子》的三四两章,讲汉代的陶舍,追随汉高祖刘邦,征战中建立过武功。后来陶舍的儿子陶青,还当过丞相。
在没有讲自己的祖父之前,陶渊明讲了这么多陶氏的先祖,至少,他是把尧至御龙氏、豕韦氏都当作自己的祖先的。汉代的陶舍、陶青,在现在的人看来,未必都是陶渊明的祖先,但陶渊明很可能也将他们作自己的祖先。古代很多有些地位的人,都喜欢把更早时候的同姓的大人物认作自己的先祖。杜甫既不姓陶也不姓唐,也曾把尧视为自己的祖先。这些人这样的攀附,自然都是设法为自己增添一些资本和荣耀。于此我想到比马克思年龄稍长一些的法国人蒲鲁东,他在法国议会演讲时骄傲地说:“我的十四代的祖先都是农民!”我在内心还是不得不敬佩蒲鲁东。
再下来的五六两章,陶渊明写了他的曾祖父陶侃,自然,是一片颂歌。颂扬陶侃的美德和业绩,颂扬他为自己的后辈挣得的爵位。我在前面引用李长之的话中提到古人蒋薰评陶渊明这首诗时,说陶渊明对他的祖先讳言缺点。实际上,古代人写自己的祖先时,不但讳言缺点,常常夸优点也会有些过头。
《命子》诗的第七章,陶渊明写了他的祖父和父亲,每人只写了十六个字。诗曰:
直方二台,
於皇仁考,
寄迹风云,
关于陶渊明的祖父,只有《晋书·陶潜传》里说过“祖茂,宣城太守”六个字,别的地方好像都没有什么记载。陶侃有十七个儿子,陶侃传里提到九个人的名字,但没有陶茂。陶侃“媵妾数十”,陶茂显然不是陶侃的正妻所生。陶侃几乎所有的儿子都做官,陶茂做宣城郡的太守也很正常。晋时的郡是比州低一级、比县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陶渊明夸他祖父的“直方二台,惠和千里”两句,译为白话文就是“正直严明声名流播于朝廷内外,辖区的人民其乐融融。”
[1]
估计这也算夸到最高水平了。写他父亲的四句的译文是:“完美啊我的先父,淡于名利性情融通。寄托踪迹在风云之际,得失去就从不系于心中。”
[2]
关于他父亲,陶渊明赞誉的是其不凡的人格与风度,但他父亲究竟是作官还是未作官却说不清。“寄迹风云”四字,有人理解为侧身政界,有人理解为一直隐居。我觉得就“风云”二字的意味来说,理解为陶渊明的父亲曾当官比较合适。有人说陶渊明之父当过太守之类的官,也有人明确说是安城太守。钟优民的《世纪会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