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也是不安分的军阀
(2022-09-28 15:19:44)
标签:
陶渊明祖父陶侃军阀谋篡晋室 |
李长之说过:“我们要记得陶侃是一个跋扈的军人,更恰当地说,是一个跋扈的军阀。他带兵四十年,有曹操那样的机智和勇敢,他在东晋的地位是在王敦、苏峻、桓温、桓玄、刘裕这一个行列里。从王敦起,到刘裕止,都是想学曹操、司马懿那种夺取政权的方式的。” [1] 唐太宗时房玄龄主持编写的《晋书》中的《陶侃传》,曾记载这样一段“或曰”,亦即传闻:陶侃曾“梦生八翼,飞而上天,见天门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门不得入。阍者以杖击之,因坠地,折其左翼。及寤,左腋犹痛。”这种传说之所以形成,自然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在这段话稍后的地方,《晋书》的作者写道:陶侃“及都督八州,据上流,握强兵,潜有窥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窥窬”字面的意思是伺隙而动,在这里指的就是夺取国家政权。按《晋书》的说法,是陶侃想到梦中折断翅膀的不祥的预兆,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按李长之的分析,是陶侃的条件还没有完全成熟,比如他没有北伐胜利那样的大功劳。我赞成李长之的分析。
李长之还有如下一段话:“陶侃不是一个完全忠于晋室的人,而是一个有野心夺取政权的人,乃是正如桓玄、刘裕的类型一样的人,只是还没布置就绪,这是我们可以肯定的。以前的一部分历史家不肯这样认识他,那只是由于为了统治者的利益,怕给这种人以鼓励,同时也是怕见‘叛逆’的字样,有些触目惊心就是了。后来又由于陶渊明的地位之提高,统治阶级的学者既认定陶渊明是忠于晋室的,于是也助长了粉饰陶渊明的先辈陶侃的政治态度。但也有折中的意见,以为陶渊明虽是忠于晋室的,陶侃却有问题,那就像蒋薰在评《命子》诗中所说:‘长沙公侃,前史多议其非纯臣,而此心有不可问者,陶翁为祖讳也。’多少看见了真理的一半。” [2] 这段话的后半段尤其值得重视。人们因为陶渊明的高大形象,也就连带美化其曾祖陶侃。末尾蒋薰在评价陶渊明的《命子》一诗时,指出陶翁(渊明)讳言他先祖的缺点。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但我们现在研究问题,显然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有意隐晦陶侃的缺点。何况,站在今人的角度看,强有力的臣子夺了懦弱无能的皇帝的位子,也不见得就是什么重要的缺点。有的皇帝实在太无能,甚至就是个白痴,由能干的臣子代替了他,对老百姓也许还是件好事。还有一点可以提一下,有人以为说陶侃忠于晋室就是给陶侃脸上贴金,只是忘了陶侃的父亲陶丹本是孙吴的将军,晋灭吴时陶侃已经二十二岁;如此,陶侃本应忠于吴、坚决拒绝与晋合作才对,才是真正的忠。至少,按那些一味强调忠的人的逻辑来说,应该这么说。当然,我不会这样说。我认为,皇朝的更换只是那些当皇帝的人的事情,陶侃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晋已统一中国的情况下,顺从于晋的统治,努力谋求自己的人生出路,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