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

(2022-09-13 08:18:09)
标签:

陶渊明

曾祖陶侃

早年属吴国人

后入晋

因战功升迁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

为了更好地了解陶渊明,先来谈一下陶渊明的家世。

陶渊明在历史上最有名的祖辈,就是他的曾祖父陶侃(259334)。陶侃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西)。这个地区,三国时代属吴国。吴亡于晋在280年,那时陶侃按虚龄已22岁。《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的父亲陶丹,在吴国任扬武将军。一些资料都说这个扬武将军的地位不高,也许是将军中地位较低的,但在整个军队中,绝不能说是下级军官。不过书上说陶侃“少孤贫”,也许他的父亲去世较早,很可能在吴亡之前。这样,入晋之后,他就不能受到政府的什么照顾了。

史书上说陶侃曾有文集二卷,后亡佚。显然陶侃早年是受过教育,或者说是读过一些书的。入晋后,他最初曾任过“鱼梁吏”的小职务,后来他母亲设法求人,他自己也努力进取,又得到有的官员的赏识,他曾作过县令之类的官职,后来也作过州的长官——刺史。

陶侃在历史上的定位,是一代名将。唐德宗时,陶侃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西晋连同东晋一百五十余年,除过最初的晋武帝司马炎以外,就再也没有出过比较有能力的皇帝,没有一个皇帝能和“英明”二字稍微沾上一点边。自西晋后期直至东晋,由于皇帝弱势无能,一直是士族大姓实质上掌握政权。各地的刺史,往往都有自己的军队,这些地方官员,常常就是大大小小的军阀。把陶侃称为一个军阀,也是完全合理的。陶侃在当时国家中的地位以及他后来在历史上的地位,主要就是凭他领兵作战的卓越表现所确立的。

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陶侃在西晋末年的战功。首先,就是在303年率军平定了张昌领导的流民起义,又于313年平定了杜弢领导的流民起义。这两次起义都在南方。所谓流民,就是因灾荒等原因无法生存下去的老百姓,大量流动到异地去谋求生存;到了新的地区仍然生存困难,甚至受到地方官吏的欺压,于走投无路之间,他们才发动起义。通过这两次成功地镇压农民起义,陶侃名声大振,一下子成了国家的功臣,职务自然也升高了。

在这两次镇压流民起义之间,陶侃还平定过扬州刺史陈敏的叛乱。316年,西晋被北方少数民族所灭,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国土只剩下长江中下游地区。自西晋末年至整个东晋,特别是东晋,各地刺史级别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军阀,这些军阀之间互相攻伐,争夺地盘,甚至想割据一方,对抗朝廷,全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少数实力再大一点的军阀,可以控制皇帝,甚至直接谋划取代司马氏的皇帝。陶侃最后一次为朝廷建立的大功劳,就是平定苏峻的叛乱。成帝时,外戚庾亮当权。成帝咸和二年(327年),冠军将军苏峻约同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发动叛乱,一直攻入东晋首都建康。当时 ,各地的军阀数陶侃的实力最强,于是,陶侃以讨叛联军盟主的身份,统领大军平定了苏峻的叛乱。成帝以陶侃有再造晋室之功,任其为侍中、太尉,都督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爵位为长沙郡公,食邑三千户。陶侃的几个儿子,此前都已被授予官职。陶侃的地位,可谓达到顶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