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杜甫诗的评论

(2022-08-29 18:10:57)
标签:

唐诗

杜甫

郭沫若

冯至

朱东润

          对杜甫诗的评论  

一些学者认为,杜甫的拗体律诗,与严守平仄格律的诗,都是冠绝一世,永远都无人企及。只是没有说明,如果不守格律的诗可以成为世间之绝品,那么严守格律的必要性又在哪里?夸奖杜甫的格律严谨无懈可击又有什么意义?注意,他们说的仍只是拗体的律诗,并不是说根本不存在格律的古风。即便是古风,“仗藜叹世者谁子”也是无法读的,“峡坼云霾龙虎睡,江清日抱鼋鼍游”也是很不好的句子。

在《杜甫全集校注》的“集评”及所收集的“诸家论杜”中,批评杜甫的文字,不过只能占百分之一而已。因为有时连续几十首诗的“集评”中,一个字的批评都没有。现代学者的研究,大体上也是这样。十七万多字的《杜甫评传》,评价缺点只有几十个字:“杜诗在艺术上,也有它的弱点:第一,有一小部分诗缺乏美感,没有诗意。第二,有一小部分诗文字艰涩,诘屈聱牙。” [1] 也许,能写这么几句缺点,已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关于现代学者对杜甫的研究,我还应该提到我看过的几本书。一本是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这本书对杜甫的人格与诗,都有较多的批评。我认为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正确的。朱东润的书整体上是反对郭沫若的(像许多人一样,有厌恶郭的政治人格的因素),但对《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批评杜甫的具体内容,提出的反驳却非常少。朱东润自己的《杜甫叙论》,总体上大力赞扬杜甫,但对杜甫人格与诗作的一些具体方面,也常有言辞尖锐的批评。冯至的《杜甫传》,同样总体上盛赞杜甫,但个别地方也有一定的批评;除过对其人格外,有一次对杜甫的诗也说:“他的诗里也有一部分是古典的堆砌,是技巧的玩弄”。 [2] 我的感觉似乎是,地位高一些的学者,才敢于说出对杜甫这样顶级大诗人的批评。至于在萧涤非的《杜甫诗选注》和傅庚生的《杜诗散绎》中,连半句影响杜甫光辉形象的话也看不到,我不知他们该算大学者还是小学者;这里学者的大与小,不仅关乎知识,自然也关乎在学者身上不能排除的气魄、境界与格局。

历来有“千家注杜”的说法,的确,对杜甫的诗的注释之多,绝对没有别的诗人可以望其项背。由于人们对杜诗过分的尊重,在研究、注释杜诗中便一直存在着诸多弊病。宋荦在他自己的《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序》中就总结已往之情形说:“大抵诸家注杜有二病,曰摭实之病,曰凿空之病。摭实者,谓子美读书万卷,用字皆有据依。捃摭子传稗史,务为泛滥。至无可援证,或伪撰故事以实之。凿空者,为少陵好诗史,又谓一饭不忘君,每一字一句必有寄托,乃穿凿单辞,附会时事,而曲为之说。而所为刺深隐询,往往陷少陵于险薄而不自知。摭实者疑误后生,凿空者矫诬前贤,其病则均。” [3] 这里说的是两种最常见的大毛病。一种是为杜甫的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寻找依据,寻找出处。另一种是寻求诗句后面的微言大义,把一些很普通的诗句都解释成影射时事,忧国忧民。钱谦益也曾归纳历代注杜的大弊病为:“一曰伪托古人。一曰伪造故事。一曰傅会前史。一曰伪撰人名。一曰改窜古书。一曰颠倒事实。一曰强释文义。一曰错乱地理。” [4] 钱的原文在每一项之下都用小号字举出一些例子,有的简直可以说是耸人听闻。这里限于篇幅,不再列举。总之,造成这些荒谬的原因,一个是千方百计为了证明杜甫的伟大,再一个是努力显示注释者自己学识之渊博。由于这些,胡编乱造,弄虚作假,就充斥在了杜诗的研究、注释之中。当然,在对别的古代作家的研究中,一定程度上也有这种现象。比如,在对李白的研究中,也有人喜欢探讨诗句后面的微言大义,拔高李白的政治觉悟。


[1] 《杜甫评传》,金启华、胡问涛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第243页。

[2] 《杜甫传》,冯至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第205页。

[3]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第6656页。

[4] 《杜诗详注》,【清】仇兆鳌注,第1920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