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一些差劲的诗句

(2022-08-01 19:54:35)
标签:

唐诗

杜甫

病句

午时起坐自天明

樵声个个同

     杜甫一些差劲的诗句

杜甫有一首诗叫《闻斛斯六官未归》,是说他的一个朋友出门催要稿费尚未回家。其开头四句曰:“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钱。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1] 五言诗都是二三结构,前两字下来一顿,且看这“本卖文为活”该怎么念?作者把“卖文”二字拆开放在前后两个部分,只为“文”与下句的“室”两个名词相对偶。本来写成“卖文本为活”是很顺当的句子,但杜甫硬是要让人念起来那么别扭。

还有一首《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只看几个古人的感想就是了。胡震亨说:“通不可解,当时何以存此。”为什么当时把这样的诗也保存了下来?邵长衡说:“文章错乱,不甚可了。”鲁一同说:“此诗虽急切不得其旨,仍宜列选,以待读者自悟。通翁谓此诗与《舟中伏枕书怀》诗俱宜阙疑。是也。然彼诗实多拙涩之句,可不列选,此则凭空结撰,有欲言而不能言者,当于有意无意求之,以选为是。”这首诗虽被认为勉强可以保留,但现在的人们甚为重视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却被认为多拙涩之句,比这首诗还差。赵次公认为,“此篇在集中极难解者”。 [2] 《杜甫全集校注》的校注者在最后加“今按”曰:“此诗难解,歧说纷纭,不能尽录,至有误谓杜甫新婚者,更不待辩矣!” [3] 杜诗语意之含糊,于此可见一斑。

《全集》中有一首七言古诗,题为《寄韩谏议》,字面读来还算流畅,但实际上多是混言混语。刘辰翁评论说:“此篇多渺茫恍惚,几失韩注,末竟不合。”韩谏议名注。诗的内容竟然几乎全与韩注无关。郑继之说:“全不成章。”黄周星说:“颠倒错杂,不伦不理,读之不知所指何人,所说何事,即韩谏议当亦目瞠口呿,茫然不解,然不得言其不妙。” [4] 诗似乎写得很妙,但就是韩注本人也会看得一头雾水。

杜甫有一首诗题为《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应虑老夫见泥雨怯出,必愆佳期,走笔戏简》,是说他的表弟曾答应用马来接他去赴宴,他却等不来。开头两句道:“江阁要宾许马迎,午时起坐自天明。” [5] 第一句的“要”为“邀”之借字。关键是“午时起坐自天明”,从字面看既是正午时分起床,又是天亮起床,一片混乱。于是人们解释说这是倒装法,似乎成了一种高妙的修辞手法;实际上,只是为了句末押韵而写成了这个样子。几位古人都为此句称赞,书上只在“备考”中引了朱瀚约二百字一段评论,对此诗标题连同大量诗句作了许多批评。这些批评我不再提了,只说这句所谓倒装,若是中学生所写,语文老师当是如何训斥。

有的评论者赞赏杜甫在诗中使用方言俚语,不知其中的“个”字是否算方言,我们且看看使用的效果。在《见萤火》中有两句为:“却绕井栏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6] 第二句不错,而这第一句像什么诗?《夜归》一诗中,有一句为“峡口惊猨闻一个”, [7] 将“个个”、“一个”这些本来就直笨的字眼放在句子末尾,只显得更笨。在《秋野五首》其四中,“个个”倒没在末尾,而是这样用的:“砧响家家发,樵声个个同。” [8] 对偶的确严整,但有什么诗味呢?想想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其间的优劣不言自明。李白既不用叠字也不用对偶,真是“清水出芙蓉”的写法,自然成了千古名句。杜甫的“樵声个个同”,砍柴的声音声声都相同,岂不成了躁音,有什么诗意?据传李白有一首《戏赠杜甫》道:“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许多人认为是后人的伪作,我也觉得很可能是后世人托名李白而写的。这首诗正说明,后世普遍认为杜甫写诗太重推敲锻炼,弄得一生经常好像愁眉苦脸的,但许多诗并没有写好。

杜甫有时好像很会浓缩简练,有一首诗中的一句诗为:“惟南将献寿。” [9] 注释说这个“南”代表南山。这种简练也太厉害了吧。在《赤霄行》中,有一句“葛亮贵和书有篇”, [10] 将诸葛亮的姓名简化为“葛亮”,也算是天下奇闻。诸葛亮是复姓诸葛,“诸葛”二字竟可以拆开只用半个姓。在《晚登瀼上堂》中,有一句为“凄其望吕葛”。 [11] “吕葛”二字代表姜太公和诸葛亮,一个“葛”字,诸葛亮的半个姓,就可以代表诸葛亮。

然而杜甫有时也相当啰嗦。且看《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别人请他吃了一顿鱼,他就写长诗答谢。且看其开头部分:“姜侯设鲙当严冬,昨日今日皆天风。河冻未渔不易得,凿冰恐侵河伯宫。饔人受鱼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嘴春葱。” [12] 杜甫以自己的生花妙笔,细心描绘捕鱼做鱼的过程,再后面还有复杂的吃鱼过程。加在一起,更觉啰嗦。

杜甫写诗成癖,有许多很琐碎的事情,他都写成了诗。天下雨,他写一首诗。继续下雨,再写一首诗。天晴了,也写诗。晒太阳,同样可以写一首诗。在成都建草堂时,向别人索要东西,纯是事务,他也写成诗。在夔州别人给他送瓜,他写一首诗,给他送菜,他再写一首诗。有一首《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合……》, [13] 就是别人家儿女婚姻变故的事,他也写一首诗。杜大诗人爱诗爱得有些太过分了吧。


[1]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第2312页。

[2] 几段引文见《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第47964798页。

[3]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第4800页。

[4] 几段引文见《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第4830——4831页。呿,音qu,张开口。

[5]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第4382页。

[6]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第4692页。

[7]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第5357页。

[8]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第4928页。

[9]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第60页。诗题太长,此不提。

[10]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第3378页。

[11]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第4497页。

[12]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第1217页。

[13]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第5413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