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推崇六朝诗人

(2022-06-23 16:32:38)
标签:

唐诗

杜甫

六朝诗人

王杨卢骆当时体

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推崇六朝诗人

以前说到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汉魏的诗歌是有实在的现实内容的,到了南北朝时的南朝的几个朝代,诗风靡丽,人们多在声律对偶以及华丽辞采上着力,是一种不好的倾向。唐代之初,齐梁文风在诗、赋中都很严重。后来,人们才逐渐批判齐梁文风,渐有了刚健的气息。比较著名的,有陈子昂对南朝绮丽诗风的批判,提倡写刚健的古风。和杜甫大体同时代的李白,也有对齐梁文风的明确的反感。李白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建安时代开始的绮丽诗文是没有价值的。李白欣赏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主张戒绝那些华丽的词藻。要注意,像李白上面的几句话,或与之类似的话,杜甫绝对没有说过,也根本不可能说。杜甫对于写诗的主张,和李白是明显有区别的。结合杜甫的创作实践和他的有些言论,可以看出杜甫的立场态度。第一,杜甫对诗经和汉魏古诗的优良传统,也是肯定的,他写的许多甚有价值的古体诗,特别是五言古诗,就证明了这一点。第二,显得比较特殊的一点是,杜甫对齐梁的诗风,在相当程度上是肯定并继承的。这第二点,我们得稍微多说几句。

杜甫有著名的《戏为六绝句》,是用诗来评论诗。以诗论诗,许多人认为是杜甫的伟大的创举,但我认为,这种形式并不好。用非诗的无韵的平实文字来发议论,本来可以把话说得清楚一些,而用诗来说话,有时就显得含糊了,杜甫这些诗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当然,关键的是看内容。就内容说,这几首诗中最重要的,就是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辩护,为南朝那种华丽的诗风辩护。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二首: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至杜甫的时代,唐代的人早已批判过南朝绮靡的文风,主流舆论已不赞赏这种文风了。所谓四杰,据有的书上说,当时并不只指其诗,而更重要的,是指他们的骈体文和赋,我估计骈体文是最具代表性的,王勃流传至今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滕王阁序》。就《滕王阁序》来说,确是一篇好文章,不光句子好,其中有些句子的情绪、精神也很好。但骈体文中有这么一篇好文章,并不代表骈体文这种文体就好,并不能掩盖骈体文的许多规定的严重的缺点。四杰的诗,也是继承南朝庾信带来的诗风,追求音律与辞采。至于我们今天在唐诗选本上看到的他们的作品,每人只一两首两三首,自然挑选的是没有这种弊病的。单纯的论才,四杰,特别像像王勃,绝对是一流的人才,但可惜走的路子不对。在杜甫这首诗中,他认为四杰的诗风,是当时流行的诗风,不必指责。你们这些轻薄的(甚至卑贱的)人们有什么资格批评四杰呢?当然,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批评四杰的有些人,才华并不及四杰;但这一点并不能作为理由,说这些人不可以批评四杰的文风。相同的道理在于,比如说一个戏剧演员唱得不好,观众的评论批评他,你现在出来指责说,你们自己又唱不了戏,凭什么说人家唱得不好?我认为,甚至根本不会写诗的人,也可以评论六朝文风诗风的弊病。杜甫最后的两句说,你们这些低贱的人死后什么名声也留不下,而四杰的声名却如同“江河万古流”。这一句诗早已成了人们不时引用的名句,用来赞颂人间最高尚最伟大的一些人物。于此我们可以想象,在杜甫的心中,四杰的地位是多么的高大。可以估计,对杜甫而言,大约只有李白才差不多能够与四杰并列在一起。且想想,杜甫什么时候赞扬过陈子昂?

接下来第三首是: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这头两句,有人解释说除过开头两个字外,是轻薄人所说,有人说全是杜甫所说。这些倒也无大碍,总之意思是说四杰的诗,“劣于汉魏近风骚”。可这一句诗就麻烦了,傅庚生说,这句是是说四杰的诗赶不上汉魏的诗,却还有些接近《国风》《离骚》的本质的东西。 [1] 按正常的理解,也只能是这样。但道理上总觉得有点问题,连汉魏的诗都赶不上,怎么能接近风骚呢?于是萧涤非有另一种解释:“劣于二字读断,汉魏近风骚五字连读。是说即使四杰的作品,不及汉魏的接近《国风》和楚骚”。 [2] 这样的解释比较合于情理,但就句子的结构、语法来说,实在显得太别扭,不合句子的常规。杜甫常常有的诗句,得多少代的专家学者去研究(有时是去替他遮掩),才能解释得通,这首诗就是一个例子。在这首诗里,杜甫决不是简单肯定四杰的缺点,后两句立即转折,即便四杰有那么些不足,他们仍然伟大得不得了。我们来看看傅庚生的散绎:“四杰好比是宫廷里的名马——龙文虎脊,有给天子驾车的才具。它们驰过都城,跨越诸侯之国,其疾如风,千山万岭,就像踏过拳拳的块土一般。请问这般光景,可能在你们之中见到?” [3] 龙文、虎脊,一般解释是良马之名。不知为什么杜甫喜欢把最优秀的人才,比作为皇帝驾车的马?也许四杰也就真是力争成为替皇帝驾车的马?至少,有一部分古代文人的人格也就是如此。也许杜甫所赞许四杰的,除去他们的才华,也有他们的人格。关于这最后两句,还有一种解释是:“即便如此,但四杰能以纵横的才气,驾驭‘龙文虎脊’般瑰丽的文辞,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4] 我觉得这样的解释也是完全有道理的,杜甫赞赏四杰的,主要的正是四杰“瑰丽的文辞”。这一点,即便没有马茂元这一段话,大多数人都不会有什么疑义的。

再下来看第四首: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单纯只看后两句,写得很不错。的确,有时候整个一个时代的诗人们,都只是写些翡翠兰苕吟花诵月的小玩艺,没有牵曳鲸鱼于碧海之中的有份量有气魄的作品;以杜甫的身份,当时说这样的话,也有资格。但须联系前两句来看。这里的“数公”,包括四杰的王杨卢骆还有庾信;这组诗的第一首就是写庾信的,我在前面省略未谈。杜甫说,现在的诗人们,才气根本赶不上上述五人,现在谁是像样的有水平的诗人呢?郭沫若曾指出:“李白是有点轻视六朝文体的……但杜甫对于六朝诗文却予以相当高度的评价。杜甫既肯定阴铿、何逊、鲍照和庾信的业绩,而说李白的诗句之佳者‘往往似阴铿’(《与李白同寻范十隐居》),又比之以庾信和鲍照——《春日忆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他对李白的评价是保留着一向的水平的,便是和六朝的文人们可相颉颃。 [5] 杜甫夸李白,就是夸李白和六朝的诗人们为同一的水平,于此可见六朝诗人在杜甫心中的地位是何等之高。郭沫若也指出,杜甫写这几首诗时李白还没有死,他说“凡今谁是出群雄”,显然李白也不算什么伟大的诗人了。总之,杜甫过分地看重了南朝那些诗人。



[1] 《杜诗散绎》,傅庚生著,第325页。

[2] 《杜甫诗选注》,萧涤非选注,第176页。

[3] 《杜诗散绎》,傅庚生著,第325页。

[4]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第539页。这篇鉴赏文章的作者是马茂元。

[5] 《李白与杜甫》,郭沫若著,第124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