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律诗(二)
(2022-05-02 18:20:09)
标签:
唐诗杜甫七律阁夜白帝 |
杜甫的七言律诗比其五言律诗名气更大,其中的确也有一些很好的诗。七律的句子长,要照顾平仄格律和对仗,就比五律更难一些。但杜甫这个人本来就相当聪明,写诗又十分刻苦,肯下苦功夫,所以杜甫的七律就特别耀眼。杜甫七律的成就,主要在其平仄和谐,对仗工整,词汇丰富以至华美,善与描绘情境,创造气氛。例如其《登高》:
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又如其《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2]
律诗的要求是中间两联对仗,但这两首诗,都是八句皆对,于此可见杜甫的功夫。除过《秋兴八首》之外,这两首可能就算是杜甫七律的代表作了。但我仔细想,这两首的好,大约只是它作为艺术品的好,主要只在其艺术品质。若论全部杜诗的代表作,估计人们会选《赴奉先县咏怀》而不会选这两首诗中的某一首。看来七律这种形式,还是有它的某些局限性。不过,就作为艺术品而言,我认为这两首诗在诗坛所具有的地位,是不会有人怀疑的。不过,写景物的好诗句,在中国古代非常多,这两首诗也不算过分出奇。就以人们经常赞赏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来说,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难道就敌不过杜甫这两句?如果要加上诗的思想内容一方面综合来考虑,其他人的一些诗,水平决不在杜甫这两首之下。杜甫的一些七律似乎有不少好句子,但要想在其中寻找具有很好的思想价值的名句,就显得困难了。比如说刘禹锡的“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两句,与杜甫的句子相比,谁的诗句更醒目而且更醒人?杜甫能与这两句相匹敌的有几句?
在杜甫的七律中,我认为最好的,还应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这首诗以顺畅的句子,平易的文字,表现作者当时非常欢快的心情,甚为成功。如果有人说这首诗所表现的感情比较单纯,我认为这种单纯就很好。硬要在一首诗一句诗里包含过多的思想内容,或者只是后世的学者硬要在一首诗、一句诗中分析出几乎无限多的内容,实在是一种无聊。
杜甫七律中涉及社会现实的较少,《白帝》一首则显得比较引人注目,此诗为: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3]
这首诗是在夔州时所写,前四句写暴雨江涨,五六句写战乱,七八句写残酷的税赋剥夺。全诗在艺术上也相当成功。
毫无疑问,杜甫的《秋兴八首》,这一组七律,被公认为杜甫七律的最高成就。自古以来对《秋兴八首》的注释评论就非常多,叶嘉莹女士在1980年代出版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一书,就达三十八万字的篇幅。叶认为:“杜甫在这些诗中所表现的成就,有两点可注意之处,其一是句法的突破传统;其二是意象的超越现实。” [4] 用叶自己的话简洁地来说,就是“反传统”和“意象化”。叶认为,中国早时的诗,语言是散文的句法,多是平顺直叙,例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在叶看来,这只是中国诗歌的初级阶段,低水平的阶段。后来的诗人们逐步精练浓缩,用几个字表达非常多的内容,杜甫就是最优秀的典型。关于意象化,叶嘉莹说:“杜甫此八首诗所表现之内容,如前所言,乃是一种‘意象化之感情’,而非‘写实之感情’”。“杜甫《秋兴八章》,所表现的一些意境,则既非平叙之写实,又非拘牵之托喻,而乃是以一些事物的意象表现一种感情的境界,完全不可拘执字面为落实的解说。” [5] 叶自己也透露,当时台湾的诗人,大约主要是青年诗人,受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正在“反传统”,搞“意象化”,于是叶顺势将杜甫理解为“反传统”和“意象化”的古代的伟大的践行者。叶的这一套说法,颇有些神秘,其价值则是比较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