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讲解第二十讲
标签:
佛学杂谈 |
分类: 讲法 |
能依智慧
佛陀的智慧包括法界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五种。
法界性智
现前万法实相胜义谛之佛智。
大圆镜智
如依圆镜,众像影现。如同清澈的镜子能够映现一切影像一样,在法界性智面前,轮涅万法全部能照的功能具有,洞照万物,无不明了,是名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镜子里不管映现什么影像,都没有好坏之分,同等只是影像而已。如来之智通达一切生死涅槃之法,体无善恶、性实平等。轮涅万法无论贤劣、善恶、美丑,虽然可以全部无碍照见,但对此不分别境相差别,没有任何的执著所取。视轮涅、苦乐、贤劣、善恶、垢净、自他一切平等,是谓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虽然一切万法等性一味,于其离一切我、我所执、一切所取、能取分别。但是从有法的角度来说,对万法种种境相差别毫不混杂、清清楚楚地了知无碍,如是名为妙观察智。我们这样解释也许你会感觉特别不可思议,说“平等性智的时候,所有好和坏,轮回和涅槃等性一味。”感觉好像朦朦胧胧什么都无有差别、看不清似的。不是这样的。虽然分别执著没有了,但是却全部都是清清楚楚、毫不混杂地无碍照见万法种种差别相,如来之智善观万法自相共相,皆无障碍,是名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对于所化众生,应传授何法,应赐予何种帮助、利益悉皆无碍了达,了知众生种种根基、意乐而做相应所化,通于一切世界随所应化应熟有情,示现种种无量无数不可思议变化应事,是名成所作智。譬如良医把脉,如同医道高明的医者通过把脉可以了知病患的症疾所在,知其病因,对症下药。良医善通药理,何种药对病人有益、何种药对病人有害等全部通达。同样,佛陀了达众生种种根基意乐及如何调化所化众生,无勤任运地示现种种应化身来教化、救度有情,永无间断,这就是成所作智。
能依智慧虽然我们已经讲过,但是角度不同。五种智慧与四身的关系,我们也讲过了,现在讲五种智慧归纳为两种佛智——如所有、尽所有智。法界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属于如所有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属于尽所有智。佛的所有智慧都可以归纳在这两种智慧里,这两种智慧也可以归纳在一切种智当中。
我们已经了解了佛的所依四身及能依的五种智慧,但是还是略显不足。虽然我们已经了解了佛的所依四身,如同如果要了解一个人,先看他的外表、长相,个子高矮,身体的胖瘦,美丑等。我们已经了解了佛的能依智慧,这如同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善不善良,脾气好不好,性格怎么样。但是如果观察一个人我们还要看他的行为,这样才算全方位地了解了一个人。同样的道理,我们应从佛陀的事业上面再观察一下,佛陀到底做什么事业呢?这样我们皈依的对境——佛,我们就算是基本了解了全部。如果了解一个人,他的外在、他的内心,他做什么事情,这三点全部了解了,可以说这个人你了解得比较全面了。同样的道理,我们想了解佛,应从这三个角度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
下面我们讲所为事业:
所为事业:佛陀将众生安置于道的所依、道的本体、道的究竟果位。佛陀将恶趣的众生暂时安置于善趣,将善趣的众生暂时安置于三种姓(声闻、缘觉、菩萨)圣道之中,将三乘种姓圣道的众生,逐渐安置于佛陀的果位。佛陀的事业依据众生的根基,如果所有众生的根基都是菩萨种性,那佛可以将众生全部直接安置于佛地。但是众生的根基不同,有的众生根基低,不是大乘种性,所以对这类众生,先对其讲人无我、苦集灭道四谛法,而暂时安置于声闻、缘觉乘。对于根基高的众生,安置其于菩萨乘,最终必将全部安置于佛果。按照宁玛巴的观点,一切众生最后必将全部成佛,没有一个不能成佛的。即使入于无余涅槃的阿罗汉,佛也会放光将他从定中唤醒,劝说他入于大乘,最后将他安置于究竟菩提果。
那佛以何种方式做利益众生的事业,事业的性质如何呢?如同我们上面所说,全方位的了解一个人一样,假如这个人是做生意的大老板,我们不能仅知道他是个生意人就行了。我们还要知道他经营的是什么项目,经营的方式如何,事业做得大不大等。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佛陀事业的特点。
佛陀的事业具有三种特点:恒常、周遍、任运。
(1)恒常:佛陀的利生事业恒常不息,并不是时断时续,也不是暂时地、阶段性地或是偶尔地利益一下众生。佛恒常不变地利益众生,刹那不息地利益众生。佛不像我们做事业那样,佛没有退休的时候,也从不下班。佛昼夜六时不间断地利益众生。在轮回未空之前,方便教化众生的利生事业永不停息。
(2)周遍:佛的事业不是局限或偏于一方,而是遍及十方、广大无边。所以说佛陀的事业为周遍一切。不能理解成东方不动佛只是度化东方世界的众生,西方阿弥陀佛只是利益西方的众生。不是这样的。佛陀的事业遍及十方,利益全法界所有众生,所以佛事业叫周遍。更不能片面地理解成:佛只利益地球上的众生,其他星球的众生不利益,或者只是利益善趣的众生,畜生、饿鬼、地狱的众生不做利益,并不是这样。佛的事业周遍全法界,普及所有众生。
(3)任运:这样恒常、周遍的佛事业无需勤劳、不需造作,自然而然地利益众生。佛事业无有勤作、任运自成。
佛陀功德分为法身功德和色身功德两种。
法身功德,包括三十七菩提分法、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二十一种无漏法的自性,具体可以翻阅《现观庄严论》了解。
佛陀色身的功德: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语,具足六十梵音;意,具足智、悲、力的功德。智慧的功德,现量照见轮涅万法的法性,这就是如所有智;世俗万法虽森罗万象却能毫不混淆地一时洞彻分明、了达无碍,如同视掌中湿的内外透明的庵摩罗果般一目了然,这是尽所有智。其大慈大悲的功德,经中描述说:“如来狮吼声传遍三界,并以大悲心昼夜六时观照一切众生:哪些众生兴盛,哪些众生衰亡;哪些众生具有损害性,哪些众生具善根性;哪些众生堕恶趣,哪些众生从中得解脱;哪些众生具七圣财,如此等等都了如指掌。即便是波浪离开了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如来时刻观察众生的种种因缘。”‘昼夜六时’指恒时不变地观照,不是看六次便不管了。白天昼三时:上午观照,中午观照,下午也观照;夜三时:夜晚初夜观照、中夜观照、后夜观照,这六时包括了一天全部的时间,所以可以说恒时观照。力的功德,如来救度众生能力之功德,于任何所化对境的众生前,以种种能化之方便,于调化众生的时机到来时,刹那不越时地赐予相应其根基之果位。假如说一个众生能以声闻、缘觉或是菩萨果位予以饶益的时机到了,如来刹那不会因懈怠、遗忘等没有及时调伏众生而放弃的情况。哪怕是让众生生起一刹那善念、播下一个微小善根的时机到了,佛刹那也不越时地立即赐予。声闻、缘觉、菩萨们尽管调化众生的时机成熟了,也可能有因懈怠、忘记等没有及时调伏众生而放弃的情况,佛陀永远不会有错过度化众生时机的情况。
未完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