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讲解第十九讲

标签:
佛学 |
分类: 讲法 |
以上几节课,我们首先讲解皈依的原因,为了摆脱轮回的痛苦,我们皈依。然后讲解了皈依的对境,外皈依的对境佛法僧三宝;内皈依的对境上师、本尊、空行;密的皈依对境脉、风、明点,但在大圆满修法里尤其强调秘密的皈依处是三宝、三根本的总集——根本上师。我们说上师是三宝、三根本等所有皈依对境的总集,这样说出来很简单,但如果你不了解三宝、三根本的功德,说上师和三宝无二无别,你也没什么感觉。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三宝的功德。
皈依能达到标准的前提是先要知道我们的皈依对境三宝的功德,才会对他生起清净信,然后自然全心全意地依靠三宝。如果要有一个标准的皈依首先应具备:第一、需要知道三宝的功德;第二、需要知道三宝的特点;第三、对三宝生起了不退转的信心;第四、除了三宝以外,不寻找其他的皈依处,具足这四点,才可以说是一个标准、正确的皈依。如果不具备这些,虽然你念诵了很多的皈依偈颂,但实际情况你并没有修好皈依。所以如果想要做到正确的皈依,首先应知道皈依的对境三宝的功德及特点。我们所皈依佛宝到底如何?法宝又是怎样的?僧宝又是怎样的?对于这些我们必须透彻地了解,否则,我们的皈依不会标准和完美的。
我们可以通过本体、分类和功德三个方面,来了解皈依对境三宝。
其一 佛宝
我们在了解任何事物的时候,主要是通过他的本质或是本体来了解它。{这里本体和本质是一个意思。}火的本质是燃烧和热量;水的本质是湿润和流动。如果我们要了解火,应通过它的本质来了解它,如果知道了火的本质是具有燃烧的功能和散发热量,这时我们可以说,我们了解了火。同样的道理,我们知道了佛的本质或是本体以后,我们就知道佛是什么样了。
那佛宝的本体是什么呢?断证达到究竟就是佛陀的本体。断,就是烦恼障、所知障彻底断除,断的方面到达究竟了。证,一切万法的本相全部通达无碍,证已达到究竟。断证究竟就是佛的本体。我们皈依的对境佛宝,就是断证究竟的智慧,这是佛的本体,也是佛的本质。
阿罗汉从证悟的方面来说,虽然已经证悟了人无我,但是从断的方面来说,只是断除了烦恼障而已,所以他们断证没有达到究竟。一地到十地的菩萨,他们虽然证悟了人无我、法无我,但是法无我的修炼还没达到究竟。一地到七地的菩萨烦恼障和所知障没有完全断尽,八地到十地的菩萨还有所知障,所以证的方面也没有达到究竟。而佛从人无我到万法的空性全部证悟了,证悟已达最究竟,断的方面,烦恼障和所知障彻底断尽,断已达到最究竟。
佛陀是怎么从菩萨地渐次断证究竟至佛地的呢?首先菩萨登地现量见到法界本性的同时就断除了遍计烦恼障和遍计所知障。{烦恼障、所知障分为俱生和遍计两种。}此后五百大劫于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中平等安住,从此境界当中出定之时,吝啬的烦恼彻底消失,圆满了布施度。俱生的烦恼障、所知障根据粗细不同程度,可以分为九种,{分别是粗的粗分、粗的中分、粗的细分,中的粗分、中的中分、中的细分、细的粗分、细的中分、细的细分},此后从二地到十地间各伏一分。于二地的时候,在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中继续入定,俱生的烦恼障所知障的粗的粗分断除,后得的时候与持戒相违的所有烦恼全部直接断除,圆满了持戒度,这样从一地到十地渐次圆满了十度,所有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全部彻底断除。于十地最后一刹那,以金刚喻定的智慧彻底断除最微细的所知障习气,断除的第二刹那,圆满断证功德,成就一切智智的果位,入于佛地。
烦恼断除的次第,一般是粗大的烦恼相对容易断除,所以先断除。最细微的烦恼相对难断除,所以最后断除。断除烦恼的智慧一般是断除最细微的烦恼障、所知障用最强大的智慧断除,最粗大的烦恼用最浅显的智慧就可断除,这让人感觉好像反了似的,这个道理可以以洗衣服为例来说清楚。比如衣服上大面积的污垢,洗一会儿就洗干净了,而剩下的细微的污垢,洗了很长时间才能彻底洗净。同理,细的极细微的所知障习气用最大的智慧金刚喻定来断除。此时于第二刹那圆满一切断证功德而成佛,断除习气障与证悟一切种智的智慧是同一刹那。所以我们皈依对境的佛,要知道他的断证功德已达最究竟。
我们皈依对境的佛,要知道他是断证到达最究竟的智慧。我们堕入轮回当中受苦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烦恼。因为有烦恼障,我们堕入轮回;因为有所知障而障碍遍知,智慧低劣。如果我们想得到二障彻底净除的果位,应依靠一位二障已经彻底断除、彻底清净的导师才可以,只有这样的导师才可以真实地救度我们,所以我们应该皈依二障完全净除的佛。我们对自己皈依对境的佛宝应有这样基本的认知。
佛宝和佛,有人分开来讲。佛宝是刚才所讲的,断证到达最究竟的智慧。“佛”的范围包括很大,例如铜、铁等所铸的各种塑像、唐卡等,都可以包含在“佛”里面。那我们皈依的对境到底是佛还是佛宝呢?真正的皈依对境是佛宝。佛像是相似的皈依对境,但是我们同样需要对其恭敬顶礼,因为我们没有福报,无法亲睹佛颜,佛悲悯我们,以佛像来度化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是相似的皈依对境。
以上我们通过几节课分析了佛的本体,下面我们讲解佛宝的分类。
断证达到最究竟的佛陀,可以从所依身体、能依智慧、所为事业这三个方面继续分析,这样我们对皈依对境佛宝的了解会更深透一些。对于佛宝分类的第一部分内容——所依身体,我们最初的几节课虽然已经讲过,这里再重复讲解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此处非常重要,通过了解佛宝的所依身体,会增进我们对佛陀的认知。对佛陀不了解,就是对我们所皈依的对境不了解,那就是迷信。迷信和正信的区别在于:对皈依的对境是否正确上面明白与否。所以对我们皈依对境的佛陀必须了解。下节课我们将仔细讲解一下所依身体这部分的内容。
佛宝的分类分为所依身体、能依智慧、所为事业三种
(一)所依的身体可分为本性身、法身、报身、化身四类。
对于本性身,或者称自性身,新派和宁玛派的观点略有不同。其新派认为远离五蕴的一种空性是本性身,其实这种观点认为本性身是一种断空。而宁玛派认为本性身是法界与智慧双运的一种空性,虽然它远离一切戏论,但是有智慧藏,智慧存在,这样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和光明智慧不二,这种的空性是自性身。其主要是从空性的角度强调了而已,自性身并不是一种断空。
法身主要是从光明的角度强调,但它不是远离空性而独立实有的一种光明。法身,虽然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但二十一种无漏功德却全部具有。假如说,当我们的心识中贪嗔痴的烦恼全部消失的时候,因为没有痴心,故是大遍知,因没有嗔心,故慈悲圆满,远离一切垢染的空性存在。这样解释,我们大概可以明白一些吧!因为它真正的本体无法表达和解释,所以只能从远离烦恼的角度来大概的解释一下。
《现观庄严论》法身品中说,法身是聚集二十一种无漏法的体性,这二十一种无漏法每一无漏法都含摄了众多不可思议的功德。佛陀是断德与证德达到最究竟的智慧。
法身和自性身是从佛陀自身上面安立的,而报身和化身是从所化众生上面安立的。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佛是指法身和自性身,二者无二无别、双运一体,只是不同的角度宣说而已。
从众生的面前显现不同分为报身和化身。众生有清净所化众生和不清净所化众生,清净所化众生面前显现为报身佛,不清净所化众生面前显现为化身佛。因具有断证达到最究竟的智慧,一切悉皆通达无碍,往昔于因地做菩萨时所发无量大愿的原因,以及所化众生的福报等等因缘聚合的时候,不同的显现应机随缘而化现出各种应化身不间断的度化众生。所化十地菩萨的福德力因缘聚合时,显现出五种决定的报身佛,即处所决定、本师决定、眷属决定、法决定、时间决定。处所决定是密严刹土;本师决定是五部佛,每一部又可分为小的五部,每一个小的五部也有五部的眷属等等,这样一个一个分开的话,虚空般的五部佛这些都是佛自己的愿力和所化菩萨的福德力的原因出现的;眷属决定是十地菩萨;时间决定是恒常相续,不是本体常有,而是相续恒常。密宗也有半化身的报身等很细微的分法。
化身佛是在不清净的所化众生面前显现的,他显现的因缘是报身佛的愿力和所化众生善法增上的福德力,这两个因缘和合的时候,显现佛陀的殊胜化身。总的来说,不清净的众生面前,报身佛的愿力和众生善法的福德力,这两个原因,化现出来的叫化身佛。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比喻说,法身佛像虚空一样,报身佛像虚空的月亮一样,化身佛像水月一样的。先有了虚空,依靠虚空出现月亮,依靠月亮,水中的月亮出现。同理,法身的原因,报身出现,报身的原因,化身出现。
报身和化身,称为色身,是有形象的。《宝性论》中云:“初者为法身,后二即色身,如色住空中,后者依前者。”
化身包括殊胜化身、投生化身、工巧化身和种种化身。
殊胜化身
以前,在印度金刚座释迦佛出现于世,三转法轮,这样的化身佛叫殊胜化身。依靠报身佛的愿力和众生善法增上的福德力的原因,殊胜化身佛现于世间。期间包括虫、鸟、兽等其它众生都可以看得见。圆满示现从兜率天下降、入母胎等十二种佛行事业的化身佛为殊胜化身。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于大资粮道得法流等持才能见到殊胜化身。佛陀不在世的时候,我们无法亲眼看见佛,但是到了大资粮道的时候,我们可以梦游去往佛的化身刹土见到他,在他的座前闻法,听受各种大乘法门。于大资粮道人的面前所现的是殊胜化身佛。因为我们是凡夫人,报身佛的刹土肯定去不了了,但是化身佛的刹土可以去,可以于佛的面前亲耳聆听妙法。大资粮道和加行道的众生面前所现的化身佛是殊胜化身佛。
投生化身
投生化身指的是六道里面的六能仁和上师善知识等,现在我们所说的活佛和上师、善知识等,可以归纳在投生化身当中。佛陀在《涅槃经》中说:“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末时五百世,我现善知识,饶益汝等众。”偈颂里说的善知识,就是投生化身的意思。还有六道里面六种能仁,这样的化现都叫投生化身。
工巧化身
工巧化身,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现在拉萨大昭寺觉沃佛的制造者——工巧王博秀嘎玛,佛陀在世的时候,他做了8岁、12岁、25岁三尊释迦摩尼佛的等身像。佛亲自加持开光过的,其中一尊是现在拉萨大昭寺的觉沃佛。这样能做殊胜佛相的土匠、石匠、铁匠等的能工巧匠,都叫工巧化身。另一种观点认为,现在已经做出来的佛像,如纸上布上画出的佛像,以及金银铜铁等铸造的佛像。众生凡是见到这些佛像,相续之中都播下了善根,以后能被度化等等功德圆满具有了,这些也叫工巧化身。两种理解都是可以的。
种种化身
种种化身,一般经常说的船舶、桥梁、台阶、楼房、山、草原、森林、花园,这种等等佛的化现来利益众生,这些都叫种种化身。总之,凡是能给众生带来利乐之因的所有事物全部可以说是佛陀的种种化身。
佛的化身是这样的,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理解。
我们首先讲解了佛是断证到达最究竟的,然后通过所依身体、能依智慧、所为事业这三个分类来渐次加深对佛的理解。
所依身体分自性身、法身、报身、化身,化身又有殊胜化身、投生化身、工巧化身、种种化身。这样分析下去,我们对所皈依对境的佛就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了。
但从能依智慧上面我们还需要继续分析。因为以上我们只是从外——显现方面来分析,而本体方面断证到达究竟,二十一聚无漏法的功德等都圆满具足,从内在智慧方面没有分析。例如人是由身心两部分组成,从外在的身体,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胖瘦、美丑,只是表面上很帅还不足以了解一个人,还要观察他的内心。心地善不善良,有没有文化等等,这些都了解了以后,才能全面地了解一个人。同样道理,只是知道佛的种种应化身还是不行的,还需知道他的内在是怎样的。为此应从能依智慧上继续分析,下节课我们从能依智慧上继续分析讲解。
未 完 待 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