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制菜暨工厂化商品的社会认知悖论

(2023-10-03 14:21:25)
为预制菜下个定义 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麻烦 现有的说法为四即 即食(如罐头)即热(如方便面)即烹(半熟食品)即配(生鲜净菜) 其实在普通人的认知中预制菜为后两种(即烹即配) 前两种不算 后两种工厂化的商品有没有市场 这又是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工业化的标志就是规模大(量产)标准化(品质有一定的保证) 方便性好 性价比高(便宜) 可回过头来我们发现市场推广的产品 符合方便携带存储的范畴 保鲜口味皆靠化学添加剂完成 也可以说这是户外旅行的野炊配置 并不适合城市家庭 且售价比自己选配不止高上两三倍 裹面过油炸的半熟肉类或鱼 洗切好的生蔬菜 放置几天以后会是什么样 谁会买这样的菜品回家烹调 且食品加工业的添加剂顽症饱受诟病 倍受争议 普通人如何辨别化学制剂的危害性及不良生理影响 以化学添加剂保鲜 以化学添加剂改善口味 这似乎已经变成食品业的灵丹妙药 籍此维系的所谓预制菜产业 更多只是不吃预制菜的高端人士的投资规划 万亿规模的市场前景 或许只是海市蜃楼 有钱人瞧不起 没钱人买不起 预制菜的生存状态莫不过如此 社会抵制情绪与之经济学家描绘的美好前景 形成矛盾生态 学生家长反对其进校贩售 足以说明公众认知的一致性 不一致的是表达方式 西方人为什么接受 也许这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提问人脑子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