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很多时候溯源只是想为事件的清晰展示做一个铺垫 这家父母根红苗正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出生 六十年代末相识在工作岗位上 婚后生了两个儿子 八十年代中后期分流下岗便想去做生意 男的要南下 女的想北上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只好离婚各干个的 男的去了广州 女的去了绥芬河 俩孩子先后当兵转业工作 老房动迁后各分了一套房子 先后结婚 九十年代末父亲先露面了 找兄弟俩帮忙解决住的地方 然后母亲带一混血男人回来 还领了一个五六岁的女童 解释说是男人与前妻的孩子(有人说她撒谎) 零几年则是母亲先找他借两三万块钱 讲原单位属破产企业 一次性补缴拖欠养老金 就可以办理退休领钱 他说没钱 没过多长时间父亲也为这事找他要钱 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没办法他一人给拿了一万 十几年过去那位父亲又来单位找他 说自己搭伙过的女人去了养老院 撵他出来 没地方去了 要末补贴一千元加上他自己一千多的养老金送他去养老院 要不就帮他解决住处 没办法他通过同事在市郊马三家子花二百元租了个单间给他住 可随后母亲又来了 说那男人走了以后 女孩儿扔给了她 如今女孩儿大了要结婚 她要三十万彩礼 结果女孩儿去找她爸了 现在她一个人也是没地方去 仁兄一想正好把母亲领到父亲哪儿 一下都解决了 不过
我们心中的家庭和睦已经不单单是满足温饱后的闲暇状态 相互陪伴的潜规则是不给对方增添负担 包括夫妻子女间的照顾 并非永无止境 就象那句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古老名言 不时提醒我们 生命体验的个体感受并不能跨越人的基本概念 自私才是常态 我们来讲个故事 五爷和太太退休后都享受着不错的养老待遇 几个孩子也成家立业 七十岁左右五爷动过两次手术 老婆孩子都跑前跑后 出院后也恢复的不错 但五爷自己却老觉得待在家里闹心 天天都要下楼走走 太太开始还陪着 后来不陪了 却要常常下楼去找 以致向儿女求助 可儿女也没有闲空 劝说后安稳几天 便又是吃过早饭就下楼 整天就是不愿意在家里呆着 太太把几个孩子找来商量说我实在受不了了 你们想想办法看看怎么办 结果过了年 老婆孩子就挑了家不错的养老院 把他送去交给更专业的人照顾 他虽然表达不满 可还是扭不过老婆孩子 在养老院也还是吃过饭就要出去走走 一出门就不想回屋 养老院和家属商量后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 惹得五爷不高兴 不到一年郁闷中的五爷手脚就不太灵活了 冬天拄拐杖出门溜达 摔了一跤 回来晚上就开始发烧 第二天送到医院就不行了 七十多岁 在一个平均的年龄段上赶着往生 曾经的一家之主谢幕了 其他的家庭成员(老婆孩子)
两次看到那篇网文 讲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同志听儿媳妇讲送他去养老院 便把住房和存款捐给公家 住进养老院以后大家都关心照顾他 让他感受到幸福满足 假如事件为真 住进养老院比住在家里好 老人似乎就没有必要做出这样的举动 匡且如果你需要用钱时没有积蓄是件非常尴尬的事 尽管可能你享有较高的退休待遇 但也不代表全能覆盖 其次你捐的本意并非出于慈善 而是对孩子违背你心中孝道的惩处 暗示你送我去养老院我会捐尽所有 让你什么也得不到 我们不去深入探讨复杂的人际关系 包括血脉亲情的脆弱 但在我们周遭往往是年龄越大的人越在乎亲情 越难割断和子女的联系 其次在社会的层面上监护人业已变成勒索老人的那只手 既使你有病就医都需监护人签字 所以老人充分拿捏孩子的戏码 更多表现出老人对过往权势的怀念 违背我意愿者 将遭受我的处罚 而我之行为带来的所谓快感 并不会持续提供内心愉悦 相反这种针对性反击可能加深芥蒂 这对高龄老人并非优选 更象是年轻人的养老游戏 狭隘 强调即时效应 反过来很多人对养老院的吐槽 都基于商业行为的利益算计 在这里人文情怀系社会温度 取决于人与人的交往 相互容忍妥协的尺度 如果高龄老人变成一门生意 不愿意去养老院的潜台词 系维持固有生态 为
我们过去常常看到一些退休老人讲自己有几个儿子 炫耀儿子能耐 逢年过节往家里送吃的 但到了你需要照顾的年龄 儿子是否愿意照顾你可能是个问号 原来有位邻居大叔有三儿一女 三个儿当兵回来都分到了不错的单位 给三个儿子每人弄了套房子 老人也算尽心尽力 后来三人也确实都混得有模有样 只有女儿差一些 用他的话讲那是别人家的事 八十多岁时曾雇过保姆照顾两个老人生活 但并不尽如人意 到了防控时期老人身体状态不太好 三个儿子有两个已退休 三人商量后的结果就是送两个老人去养老院 说到哪儿包间屋还有人照顾 比在家里好(更专业) 两个老人虽然不太喜欢也扭不过儿子的决定 过了春节三月份去的 老人就不太适应 天天念叨儿子来接他们回家 四月末老头得病了养老院说要不你们就先接回去 三人商量后回复说受封控影响不方便 出钱给养老院雇人看护 有病送医院但不抢救 没几天老人过世了 老伴想离开养老院可仨儿子都推托自己照顾不了 后来女儿同意照顾 三人把老人名下的两套房子大的卖出 小的(老旧)留给女儿照顾老太太 每月三人各出五百元 加上老太太的退休金交给女儿当费用 将来需要用钱由三人均摊 表面看起来也还算说的过去 只是缺乏情感温度 养儿防老的本质如果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
我们对传统中的承继主要集中在财产上 如果父母不在了对爷奶 姥爷姥是否还应承担赡养之责 原因非常简单 你所继承的父辈财产中 包含从上一辈分得的那部分 故存在责任下移 这话听起来有道理 有无法理依据 听人讲有位老太太 没上过班 办过居民养老金(每月大该能领几百元) 老伴过世后一直与二女生活 防控初期有病了 痊愈后有子女提出快九十岁了 应该把其名下的房子卖了住养老院 免得日后麻烦 二女儿提出原先讲谁照顾房子归谁 但五个子女有四人不同意 结果房子卖了几十万 给老太太找了家养老院 每年三万 留了十五万存在老太太手里(以为足够了) 其余的大家分了 二女儿感到不公 非常生气 拿了钱便举家搬迁去了外地 五年过去了 钱花没了 老太太身体还挺好 反倒是大儿子先过世了 三子脑梗后半身不遂 自顾不暇 四女儿五儿子常常接到养老院的催款电话 两人便犯愁了 同为下岗退休人员 每月那点钱自己花都捉襟见肘 哪还有钱为母亲支付养老院费用 再说当年五个人分的钱 现在理所当然也应该大家分摊 可一联络 老大的孩子说父辈的事和他们无关 老三的孩子接电话后说我爸都这样了 你们还指望他出钱(咋想的) 好不容易联系上二女儿 人家表示自己只能出五分之一 原来大家想的挺好 没料到五年后会这
赡养在非血缘关系的框架内常常面临考验 特别是当老人具有足够丰厚的财产时 赡养人的支配权与通常所谓的监护权捆绑在一起 让具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忌惮监护权被滥用 且自己很难拒绝监护人违背个人意愿的举措 也就是说老了 你自己的事自己都决定不了 替你做决定的人是否愿意充分考虑你的意见 讲个故事 某甲二十几年前离婚后再婚 前妻与女儿出国 开始还有联系 十几年前退休后慢慢就不在联系了 后妻也带有一女孩儿 俩人没有再生孩子 前几年后妻过世 便交代继女照顾他的生活 没过一两年继女就劝说他去高档的养老院 并带他去参观 当时觉得挺好就同意了 可住了不到一年他就想回家 养老院说必须得由送他进来的监护人同意他才能离开 继女则只是一味的劝他 就这样不到两年将近八十岁的甲老去事了 可突然有一天亲女儿回来找继女索要财产 据说他名下的两处房产有一处卖了二百多万 继女说她尽了赡养义务 财产理应归其所有 亲女儿则反驳父亲有近两万的退休金 住养老院根本花不了 用你照顾什么 双方唇枪舌剑准备对簿公堂 可不知为什么 临了双方又讲和了 女儿仿佛来去匆匆 继女到底拿出了多少钱摆平此事 反过来住养老院算不算儿女给养老 出钱就算 没出钱就不算 出力呢 胡扯
辩证的看待家庭关系能否不受血缘羁绊 这可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习惯性认知的底色 我们来讲个故事 甲二十几年前就和太太闹离婚 太太不同意 后来五十多岁时检查出肿瘤 太太得知后说让小老婆伺候他去吧 手术后恢复的不错 有大夫建议还得巩固巩固 吃些中药调理调理 鉴于当时钱紧 且忙于和太太离婚 就没太在意 和一位相识多年的女人同居后 就到了办理退休的年龄 公积金和年金加在一起有三十几万 同居女人也离了婚 继女结婚时送了辆车 儿子知道后颇为不满 虽然给人家当了上门女婿 但亲爹有钱没给自己总是觉得不舒服 甲则自己为自己辩解 声称亲疏主要看关系 儿子老貌似和亲妈站在一起 让他觉得白养了 又过了一两年甲又检查出肿瘤 中医大夫说当年他没听劝喝汤药 西医大夫说位置不同 不能肯定是复发 手术护理让儿子与继女争执了半天 雇人每天三百 钱谁出 回家准备手术期间就不行了 送到医院医生问了一下具体情况 说意义不大 如果非要抢救手术得用血 问家里有没有人献过血 有交三万 没有交五万 结果还没来得及商量 医生就告诉说准备后世吧 过世后继女去办理领取丧葬费被拒绝 同居女人没有办理结婚登记 所以甲名下五十多米的套间同样面临归属权为谁所有 儿子继承顺理成章 但同居女人主张事
看到很多人谈天气 我们个人感觉今年夏天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高温没有明显的增高 在33度左右 但低温相对有提升 近两天竟出现26度的最低温度 也就是从七月初开始 低温超24度的天数明显增多 大该超十五六天 往年一般在进入二伏后有五七八天最低温度超24度 一旦进入三伏马上就会感受到早晚风凉了 低温明显降下来 在20度左右 所谓秋老虎指白天太阳下晒得热 但今年时至今日还是没有感受到风凉 前些天有过两三天低温天气 不过很快就回头 重又延续高温不高低温不低的日子 这在沈阳很少出现 且有几天下午两三点钟二十八九度 五六点钟不但没有下降 反而上升到三十一二度 很是反常 我们不知道全球变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不同体验 但很多时候我们对温度变化的生理调整却超出了我们的认知 就象空调机的普及让我们变得更加脆弱一样 感受在生理层面上到底该如何定义 是我们身体自我调整适应高温 还是人为的使用机器制造出低温空间 其次享受并不是个自然事件 同理 人为设计的舒适环境同样需要额外付出 也就是保护环境强调的减排 并无助于我们享受冷气 进一步延伸城市林立的高楼或许是温度上升的潜在推手 但鲜见有人提及 今年冬天冷不冷 这和今年夏天热不热一样 很容易引起大家关心 却很少有人
有对退休的夫妻有三个儿子 二儿子和三儿子结婚后共住在一套双阳的两居室内 一人一间 后来两个儿媳妇打架才找单位分拆为两个单室 二媳妇对邻居讲三媳妇当年结婚逼公公婆婆借钱 后又把收的礼钱全要走 让公公婆婆独自还债 婆婆听闻后出面解释 借钱和还债与三媳妇无关 都是老两口自己决定的 也就是老二婚后不长时间 老三便告诉父母处了个对象想结婚 父母高兴之余也犯愁 老二结婚拿了两千元 老三也得这样 可八十年代中期攒两千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两人退休金每月一百多 外加两人都找了份补差工作 总收入加在一块有二百多 这应该算相当不错的了 可一旦碰到需要用钱的地方 也还是不能从容应对 故 虽然有些不好意思 还是试探性向与之有交往的老同事谈起孩子结婚钱不够的事 马上有人接话愿意借给他 结果找一人借了七八百元 另一人借了五六百 觉得够用了便没有再找其他人借 婚后礼金收了一千多 老两口鉴于老二结婚收的礼金都给了二媳妇 老三也不能例外 就这样老两口省吃俭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还上了这一千多元的外债 这听起来好象也没什么 可放到当下的环境中 可能很难理解 借与还的担当毋庸置疑 另外愿意借钱给他的人也是出于这份信任  同时珍惜相互间的情谊 其次帮助他还暗含展现自
有位在单位管点事的人退休后太太患上了乳腺癌 手术后效果不好 便听信一些人的介绍 自费买些汤药服用 据说初始感觉有所好转 但每三天就得托人从另外一个北方城市用泡沫箱捎来汤药 每次药费七八千 两人退休金合起来过万(元) 但还是有些入不敷出 便想找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同学同事借点 自己以后也有能力偿还 先发了朋友圈 没人吱声 后不得不挑家庭条件比较好 关系也比较近的六七个人逐一打电话求助 结果就是没结果 基本都推脱自己不管钱 卡在太太手里 给的那点月钱吸烟喝酒打点小麻将根本剩不下 且 帮孩子还贷几乎变成退休老人不可能卸载的任务 故谁家都不宽裕 推辞的理由并不一定充分 但不借的态度毋庸置疑 唯一有位没什么负担的人接了电话没出声就撂了 友情就这么经不起考验 换个角度朋友间的情谊能否用钱来衡量 进一步延伸人与人交往的目的到底为什么 反过来消费贷能否用来支付医疗费用(医疗算不算消费) 那些昂贵的汤药卖的是什么价钱 为什么有人买 帮忙介绍搭桥的人并不一定收取好处 可很多人还是乐此不疲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清醒并不具有实际意义 而是一种心里倾向在作怪 花钱是为心安(我尽力了) 而治好病则是另外一回事 太太过世后没见其在朋友圈发讣告 但我想他的朋友观已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