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块按盒鲜见称斤两卖的巧克利蕴含怎样的社会内涵
(2022-10-26 12:18:38)
巧克力做为泊来品似乎高高在上 单单做为可可粉(脂)的衍生物
价值主要还是强调所谓浪漫的人文情怀 一盒标价六七十元一百克的黑巧克力 本身成本会是多少 商业运作过多的揉入了情感因素
而我们当其为食品时 很难从制造成本及营养成份来衡量它是否值得我们选购 或者说当廉价的黑巧力进入市场后 昂贵商品的形象逐变成品牌溢价
可我们有多少人能理解那个品牌的实际意义 充盈的商品供给也并未把巧克力推上论斤称的柜台 或者说论斤称只是廉价低档货的销售方式
超过百分之六十含量的纯巧克力 多为成板论盒卖 即份量都以几十克一二百克单体包装为主 无论做为糖果或零食或本无可厚非
但当其价格脱离了一般的商业规则时 一不按所谓俗套出牌的讲法呈现在桌面上 而我们是否有必要把这样一种食物提升到高贵的生活品质中
或者说退回到可可粉的层面上 供给与售价不过平常而已 换个黑巧克力的名字身价倍增 也许在外产地本就是稀松平常之物
只是到了我们这里才被商家抬举成高贵食品(牟利) 其次口感差异到底因何存在 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可可脂配比不一样吧
前两天网购了一袋进口黑巧克力 百分之七十二 保质期到来年七月 1300克优惠折扣后一百一十五元 口感一般还可以接受
这也许应验按斤称的个人期许 只是看到诸多售价为一百五六十元甚至二三百元的卖家 我在想应该讲个爱情故事吧 胡扯
后一篇:咖啡口感有没有纯正一说略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