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人老担心中国的银行

我并不是看空银行股,相反,我一直坚定的看多,因为目前是银行的暴利期。但我认为,看多的时候,我们对各种大捧银行可以长期高roe的文章要有足够的警惕。因为这些文章,经常故意混淆事实,让人盲目。清醒的认识到银行这个行业的特点,就不会等银行暴涨后给骗进去接棒。
我们原先看到关于美国的银行的介绍,很多都是有问题的,下面两篇文章都被海量转载(包括我看的时候也非常认同)。但是,后来一想不对劲。一篇张可兴,他写银行股怎么好,有意或者无意的混淆了金融服务业和银行业这两个概念(银行业只是金融服务业的一部分,因此,金融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百分5,并不意味着银行业同时高速发展;也可能同时银行业的利润停滞不前甚至下滑,而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再比如杜丽虹的文章,她的文章中说的:1997—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ROE(剔除商誉后)为14.17%……。给人的认识是美国银行的roe不错,但在她文章的另外一段又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美国银行业平均不良率达到4.4%;1997年-2006年下降到2.1%。这种文章,不仔细看,就非常容易被误导。
那么事实是什么呢?
美国银行业86 至92 年平均ROE 为9.4%(剔除87 年),之后随着盈利能力的增强,ROE 回升至15%左右。虽然美国20
世纪ROA 比90 年代进一步提高,但伴随着杠杆率的降低,ROE 并没有提升,2002 年至2006 年平均的ROE
为14.1%。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大面积亏损。
美国银行业在90 年代以前,盈利疲软,ROA 一直徘徊在0.6%至0.8%之间。因二战后货币的超常发行,美国在60
年代物价开始提高,而70
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加剧了通货膨胀,Q条例限制了银行付息的上限,促使大量银行资金流向金融市场,银行业利润急剧下滑。
美国银行业 ROA 从1970 年的0.8%下滑到70
年代中期0.65%左右,之后一直维持在0.8%至0.6%之间。除了金融脱媒的影响,70 年代2 次石油危机、80
年代中期拉美债务危机以及90
年代初由两伊战争引发的第三次石油危机,对美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均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使得这段时期美国银行业利润疲软。
1987 年全行业ROA 曾经急剧下滑到0.08%,几乎到了亏损的边缘。主要是因为大型银行(前10 大)在1987
年计提了巨额拨备造成当年亏损550 亿美元,11-100 名银行当年亏损70 亿美元,而100 名以外的小银行实现盈利860
亿美元,全行业盈利230亿美元。80 年代中期的拉美债务危机对中小银行的影响较小,因为其海外资产占比较小,排名位于100 至1000
的银行海外资产占比1986 年仅为0.25%,1000 以外的银行占比仅为0.03%。而前十大银行占比为4.02%,排名11 至100
名的银行海外资产占比为2.92%。在拉美债务危机后,美国各大银行均压缩了海外资产比例。
美国在 1992 年后,经济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同时,美国的金融管制正在逐步放松,银行业盈利能力迅速提高。美国在86 年正式终止了Q
条例,同时正逐步放开银行的混业经营和跨州营业,银行的集中度持续提升,规模效益逐步体现。
美国银行业的ROA 在1993 年达到1.2%,在2003
年达到峰值1.39%。此后直至2006年,一直维持在1.3%以上。美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在2006 年达到高峰1310 亿美元,ROA
也维持在1.39%的高位。直至金融危机爆发,2008 年和2009 年ROA
下滑至0.05%和0.04%。
2007 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因中小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相对较高,因此所受影响比大型银行更大。2008 年、2009
年,前十大银行分别实现净利润99.9 亿美元和223.3 亿美元,排名11-100 的银行净利润为-15.9 和-154.2
亿美元,排名101-1000 名银行净利润为-6.4 和-61.7 亿美元,排名1000 以外的银行净利润08、09
年净利润为29.1 亿和-1.8 亿。
美国银行业86 至92 年平均ROE 为9.4%(剔除87 年),之后随着盈利能力的增强,ROE 回升至15%左右。虽然美国20
世纪ROA 比90 年代进一步提高,但伴随着杠杆率的降低,ROE 并没有提升,2002 年至2006 年平均的ROE
为14.1%。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大面积亏损。
美国银行业杠杆率在90
年代后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兼并收购造成了大量商誉与无形资产。由并购造成的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占比也相应的由1993
年的6.08%急剧上升至2007
年底的37.03%。扣除商誉后的杠杆率并没有明显下降,但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1993
年至2009 年平均为13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