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平安银行的整合
(2012-10-23 11:22:38)
(一)
平安整合深发展已经有两年了,用了两年时间才把银行的管理层调整好,应该来说是非常讲究节奏了。
05年,理查德正式加入平安集团,出任首席金融业务执行官;07年,他担任原平安银行行长,推动深圳市商业银行与在上海的平安银行整合;之后就是这两年平安银行和深发展的整合。人尽其才,理查德是有名的整合银行专家,前后整合过七八次的银行;此外,理查德的整合的成果也非常不错,其生涯上的亮点有:一是在任期间把只有一家支行的花旗银行匈牙利分行发展成为匈牙利第五大全国性银行;二是把曾经没有明确发展方向、业务量很小的韩国花旗带领到了韩国第五大银行的交椅上。
(二)
银行的整合是很专业的事情,因此,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关注的视角不可能是新闻的视角。中国很少有严肃新闻,大多是小报化的,非专业的人士报道,又没有纪律上的约束,所以报道的重点就是冲突,是故事,是制造偏见,是吸引眼球,并不能让投资者以客观理性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
此外,平安的整合并非在做加法,平安的整合历来是在做一种改变,让公司拥有更高的竞争力,在文化上是一种替代而非融合,融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替代是我的行为方式希望你能接受并作出改变,然后我们比翼双飞。不愿意飞的请离开这个队伍。
(三)
整合是并购中必然的过程,整合得越好越彻底,未来越能人和政通。因此,花这两年时间甚至更长一些,都非常有必要。
前一阵买了百分20仓位的平安银行。一个原因是整合两年了,收获期也许还要等一等,但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投资有些时候,不能等尘埃落定,其根源不在于我们不是消息灵通人士,而在于价格本身是一种市场博弈,我们无法确定,所以只能追求大方向。第二个原因是平安银行随着银行股的持续下滑价格非常诱人。此外,银行股这些年第四季度都不错,因为银行的利空大多不真实。每年业绩出来的时候,人们总是发现银行业绩不错,分红也不错。
(四)
选择平安银行而非其它银行,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对平安比较了解,从不熟不做的角度出发。由于平安银行是平安的战略突破点之一,研究平安银行,会更深入的了解平安。
如果平安可转债发行,而平安价格比较低,平安银行价格还行,那么卖出平安银行参加可转债。这样就会主动些,是另外一层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