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招行也是综合金融公司
(2012-08-07 16:58:18)
标签:
杂谈 |
(一)
自2009年9月创业板推出以来,多达90%的企业均为招商银行客户,招行主要为它们提供包括结算、融资、咨询等在内的金融服务。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多属于创新型成长企业,它们一般并不符合传统的信贷观点,而招行之所以能"抢占"如此大的市场份额,是因为该行专为创业板公司开创了一套全新的金融服务方式。
目前与招行合作的创新型企业突破5000家,预计2012年内将达到1万家。这些企业,除了上市需求,也有PE投资和发行私募债的需求。这无怪乎马蔚华在人大会上的两个提议:允许银行向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或取得认股期权,提高资本回报率;允许银行投资于VC/PE或向VC/PE发放贷款,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
(二)
招行目前拥有的资源一点都不比平安差,同时在创新能力和战略能力也极有前瞻性。招行和平安的区别只有一点,平安旗帜鲜明的做综合金融。而招行必须在银行的框架下运营。
假如招行一开始的定位是综合金融,那么平安最大的对手可能是招行。过去两年的IPO冠军可能是招行而非平安证券;今年以来放开中小企业债,承销的冠军也可能是招行。
(三)
由于招行的高端客户极多,因此招行的基金、信托、保险、租赁等业务上的潜力都非常大。
虽然目前招行主要是代售,但由于招行的效果极好,因此效率也就很高。以私募为例,12亿规模的产品,根据从业内了解到的招行收费标准,招行除了按照惯例获得2%的销售额即2400万的无成本收入外,以后每年还可收取20%利润分成中约8个点。此外,招行还可以收取每年千分之二的托管费。相对一般银行1.5%的销售费用和5%的分成,招行的要价分别高出了33%和60%。
因此,招行的优势在银行的监管框架下,发挥并不充分。也因此,平安的综合金融上,没有遇到什么对手,总是得以轻而易举的扩展自己的版图。
(四)
没有哪家银行比招行更渴望拿到一张信托牌照建设综合金融平台。一直以来,招行的战略就是走高端化路线,挖掘高净值客户,以质量弥补数量的缺陷。而对高净值客户来说,综合化的投资方式是最大的需求,而这正是国内银行最大的缺陷。以零售业务见长的招行,如果获取信托牌照,就可以像深发展一样,通过交叉销售等方式提高中间收入。而这一块收入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招行却增长缓慢。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深发展手续费佣金收入同比增长124.88%,招行仅增长36.38%。
西藏信托一定是招行心中的痛。招行倾注了大量的心力,最终煮熟的鸭子却飞掉了。同时,招行还错过了信托发展的黄金期。这5年,信托资产增值了11倍。
2010年底,招行的帮助下,西藏信托总资产为33.74亿,较2009年同比增长4398%。2012年4月24日,面对“招银国际信托”(招行想好的西藏信托)胎死腹中和理财周报记者的追问,招商银行董秘兰奇对记者连续说了四个“我不清楚。”http://bank.hexun.com/2012-05-02/140973523.html
国内银行直接控股的信托公司有三家,交银信托、兴业信托、建信信托。这三家银行系的信托公司在2011年末存续信托资产增速均超过了100%,最高的兴业信托增幅甚至达到了379.39%,远高于整个信托产业58.25%的增长速度。
西藏信托失利还隐藏了一层失落和挫折,那就是,西藏信托还隐含了一块证券牌照。
注:
今年招行股价跌幅大于其它银行,最主要的事件是:融资拖延以及混业经营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