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为什么一再受迫害?

(2024-07-17 07:14:44)
(二)宋神宗元丰三年一月一日,苏轼带着二十一岁的长子苏迈离开京师,前往革职下放的黄州,一个月后才抵达。三月二十九日,弟弟苏辙把嫂子王弗、苏轼的侍妾朝云和十二岁的次子苏迨、十岁的幼子苏过送到哥哥身边。三年后,朝云生了一个男孩,取名遁儿。苏轼写诗自嘲:“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帷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一家,人口众多,官府发的几个钱不够开销,在一首诗中,他哀叹:“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为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他在东山坡上拣瓦砾,种黄桑、盖雪堂;天旱无雨,收成差,仍然很穷困,幸亏“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好可怜哪!虽然穷困潦倒,苏轼仍自得其乐,给自已起了个雅号--东坡居士,于是,流传千古的苏东坡这一雅号在此诞生。上天怜惜苏东坡,连年风调雨顺,逐渐有余粮,衣食无忧,他与一大群朋友喝酒闲逛,有时彻夜不眠。在风景如画的山水之间,他不再是愤青,写诗文的尖锐笔锋磨平了,激情和愤怒都过去了,代之以温暖,宽容、幽默和醇美。在黄州,他写出了四篇杰作,即<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和承天夜游。
(三)元丰七年,神宗皇帝开恩,解除放逐诏令,同意苏东坡的谪居地由黄州移往常州。处理房产和东山农田,花费半个多月时间;苏东坡让长子苏迈带全家人去九江等他。苏东坡上庐山游了几天,留下著名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不织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人生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七月,苏东坡到达金陵,即今南京市,拜会隐居多年的政敌王安石,二人谈笑风生,相互唱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告别王安石,苏东城带着全家继续北上,在宜兴传来复官的消息,传说他被任命为登州太守,几天后官方果然下通知,正式任命为登州太守。全家人欣喜若狂,孩子们欢呼大叫,高兴坏了,以为从此过上好日子。其实,更严酷的灾祸还在后头等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