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词妈将双子此文推荐到育儿首页,让更多的家长能到来,谢谢了。
前面写了如何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性?(三)下面说说孩子不与家长交心如何办?
其实不想与家长交流的孩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有,所以不想和家长交流说心里话,肯定不是能上纲上线,认为是孩子不良的行为。不能成为如何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性的下一篇。很多人都成人了,还有不想与家长交流的行为。原因多种多样,内向的性格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家长没有做好自己:
1、或对孩子要求过高,什么都管;2、或对孩子漠不关心,让孩子没有安会感和归属感;3、或条件和生存环境,让孩子无望。4、家庭不和,孩子在夫妻时时的争吵,祖辈与父辈的吵闹中长大,心灵受到伤害。所以这个话题反而很心酸......
不想和家长交流说心里话,无论什么原因,都跑不开一句话;家长的自身行为的结果。所以家长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一生。
下面说说问题
:四、不想和家长交流说心里话如何办?
这个才二年级的孩子,竟然不肯跟家长交流,说说心里话。青春期的孩子时时与家长做对,无理顶撞家长,还算事出有因。一个八岁的男孩如此行为,让人匪夷所思。这要到了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孩子十几年的求学路上,或开心或苦恼,或需要之事,谁与之分享、分担、谁来从心理上帮助?
想来一个成人开心不开心,都要找人诉说,更何况一个动态长大,此时太需要精神上宣泄的孩子。而十多年的人生求学中,学累之时,苦恼之时,最想找人诉说宣泄的,肯定是孩子的家长,他的父母。
但这个孩子上学后,有家长描述的多种不良行为,肯定这些行为,一次又一次给家长带来太多的烦恼。特别是个妈妈,更是伤心难过,既怕孩子道德出了问题,对孩子成长有很大障碍;又烦孩子的行为举止让自己太失望。
上班想着孩子这样下去如何是好?偷钱、说谎、任性、自私……下班回家一堆家务在等,还要带孩子,真是又累又苦……孩子说了也不听,一再犯错……
所以肯定苦恼到,时时教训孩子,分分看紧孩子。或最后心累,不管不理孩子。这样的生存环境,孩子会如何?如果有家长不最后无助到告诉老师。虽然主观想孩子再有个人能帮一下,快点把坏习惯改了,早点正常起来。客观无意对孩子是更大的伤害:老师知道了会如何认为?如何对孩子?
最后老师和家长行为的叠加,让孩子可能所有的心门都强行的关闭了。一个孩子,除非性格内向,谁不想让家长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快乐?而现在的生存环境,想象的出,强行逼出来的语言,不是交流,是“审讯”……谁愿意白天在校被老师“审讯”,晚上回来被家长“审讯”……或教师在校的轻蔑,家长在家火大到不理不睬,孩子与谁再说话:不交流是无言的回答和抗议……
从小无意产生的不良行为,最后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默默一人面对这个世界十几年,这样长大的孩子,想想他的人生太可怜,结局都不敢想。
昨天看了张文杰老师的博客,面对孩子的一念之差:偷了同学的手表。这个张文杰老师的做法,非常高明,更是人性化,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一个老师面对小孩子的一时之错,宽容理解,想尽办法既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又给了孩子做人的尊严。
可能孩子因为这个老师的善举,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所以老师和教书匠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是孩子灵魂的工程师?就从这种小事上体现出来……化腐朽为神奇……
记得八十年代父亲部队转业,全家一起回到苏州,住在转业军人集中的小区三楼,邻居是从海南部队专业的夫妻,家有8岁、6岁两个男孩。8岁男孩每天都因作业或其它,被妈妈揍得鬼哭狼嚎,邻居都来劝……所以妈妈再下来打孩子,不让孩子哭……当时自己没有成家,更没有生养,所以不理解这妈为什么会为学习或一点小事,把个孩子打成这样?我们的童年到长大,虽然也有挨打,但从没因学习挨揍……可怜这个孩子……
孩子出来进去,都要走过我家门,看到我很有礼貌:“姐姐好。”休息天我会叫这孩子来家玩,拿出收集的邮票(我姐姐、弟弟知道我喜欢收集邮票,会向人讨要,时常寄来,所以我有很多邮票),给这小弟弟讲解邮票上的故事。他妈如果此时叫他,叫得再响,他都当没听见。我着急说:“你妈叫你了。”他头都不抬:“不要理她。”“快点应一声,不然……”“打就打,反正习惯了,我本来不想活了,早晚跳楼……”当时听了,吓得魂飞魄散,马上与冬儿外婆说了此事,冬儿外婆找到这妈……如何交流想不起了,的确打骂声少了……孩子时时来玩,很开心的样子。肯定这个妈意识到,分数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哪个更重?才可能用另一种方式来帮助孩子。后来我们搬家离开,听说这个孩子读书很好,长大也非常孝顺长辈……
冬儿初中时,对面楼下有20平方不到的车库,租住着水电装修的一对夫妇和一个读技校的男孩……白天开店,晚上卷帘门放下再把折叠床打开,冬天还凑付,到了夏天,卷帘门只能放一半,在里面先洗澡,再睡觉。可想而知其生活的艰辛……这家的男孩从来不与家长交流,但用钱大手大脚。
母亲常常与我交流,无可奈何溢于言表:虽然从农村老家到苏州苦了多年,但房价低时,没有想到贷款买房,现在根本买不起。所以对不起儿子,同学从小不敢带同学来家玩。此时虽然住校,但周末回来,不是睡觉,就是上网,从不与我们讲话,只因交了女朋友,喜好打扮,用钱才会来找我们要……他抱怨我们……我们对他没有要求,只希望他不要做犯法之事才好……
看着这个疾病缠身,为生活努力勤劳的母亲,什么安慰的语言,在她面前都是苍白……
这是个很庞大的群体,是社会高速发展吸引而来的城市边缘人,他们孩子内心的苦闷和对生活的绝望,只有孩子自己成人后,体验并嚼酌着长辈一生的不易,才可能慢慢走出他们封闭的人生……无人能帮到。
上面是两个极端的事例,孩子不肯与家长交流,讲述内心的苦恼,都是对家长行为强烈的不满的表面。虽然结果可能不一,但想想做孩子做家长都不容易。
所以说,前面电话我的小乐妈妈,孩子无论有什么你认为问题很大的不良行为,都不用太担心。只要你从现在开始,用心的理解,耐心的倾听,尽心的帮助,夫妻同心同德。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小学、初中、高中每一段不同的生命时段,尽量做好你们家长能做之事,多关心和关注孩子的心理,不要无故打骂(当然前提不是无原则),随着孩子的长大,自我意识的产生,各方面肯定会慢慢的好起来。
人的付出只会有三种结果:没有回报,等价回报,很大的回报。但父母的付出是永远不会,更不想要的回报,孩子平安于世就是对家长最大的回报。
而唯一的是,将来孩子自己成人,回首往事,一定会为父母的耐心、苦心、用心,尽心,关心而感谢万分,并有可能同样关心爱护,帮助到自己的孩子,这才是一代一代的家长们心甘情愿并满怀希望的必然所在。
也是地球人生存之今的最大动力:孩子长大成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个社会祸害……
很多人留言张老师的博客地址,我现在把她的留言和博客入放在这,有需要可看看:
-
-
好几天没上博客了,今天才看到双子这篇文章,恰好也是我最近很纠结的一个问题。孩子大了,进入青春期,和妈妈的交流越来越少,如何让孩子一如既往信任妈妈,愿意与妈妈交流,是我很伤脑筋的一个问题。双子这篇博文给我很大启发,也提醒我:既要用心对待学生,更要用心对待自己的孩子。谢谢双子。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