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物专访】百味传奇,舌尖上的黄燕燕

(2017-03-01 00:05:10)
标签:

黄燕燕

调香师

雷将

新疆美食

分类: 人物聚焦

世间有奇人,大隐凡尘间

 

说起“舌尖”,或许人们会想起那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或者还认为是介绍某位“食神”。《舌尖上的中国》讲述的是中国各地舌尖上是的美味,食神,是指某人太会吃,已经吃到一定境界的世间凡人。扩展开来的还有在烹饪领域出神入化的“厨神”。

 

我们要介绍的人物黄燕燕,属于“舌神”,舌尖上的传奇人物,之所以传奇,并非她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而是她身上具备一种超乎常人的嗅觉和味觉功能。中国人都知道扁鹊“望而知病”的故事,也知道《封神榜》、《西游记》里记载的那些“三只眼”、“顺风耳”的神话人物,难道黄燕燕身上也有这些可与之类比的神奇功能吗?

 

神话小说来自于民间,民间的神奇故事促使了神仙般故事的诞生和流传。由于这些人身上有异于常人的特殊功能,随着人们的不断传播和添油加醋,而显得超乎寻常。我们知道现在世间有种职业叫“调酒师”,他远比“闻酒师”还高一筹,因为他们在闻和尝(品)的同时,可以鉴别出酒的含量,然后再用天然的食材配比勾兑出味道更好的酒来。也有配比香水的高级香水师,他们凭借闻味的功夫,可以迅速知晓从身边走过女性身上的香水品牌,他们也属于“调香师”,“闻香识女人”是也。

 

 

闻香师,调香师,一字之差,功力不同,个人功夫就差之千里。“调”是在“闻”之后的重新配比或勾兑。黄燕燕就是“调香师”的范畴,全世界食品行业具有上乘调夫的仅500人左右,凤毛麟角,新疆也就她一人了。

 

佛家说,小隐深山,大隐闹市。神仙在人间,神仙本是人来做,黄燕燕非“神”也,但确“神奇”也。

 

 

众里寻香千百度,那人就在江河调料铺

 

昨天晚上码了半晚上的字,清早还在迷糊呢,朋友来电问我是否有兴趣去见一个人,她的鼻子很灵验,闻菜味就知道放的啥调料。嗯!这人我就听说过,前几年曾有报道,刚好周六就去见识一下呗。

 

 

在火车站商圈江河市场,一字排开的商铺,“香女黄燕燕”的招牌比别家店铺要高出一截,非常好找。门前摆放着几麻袋调料,门口的绿颜色板子上写满了新疆时兴菜肴所需的配方,进的门去,男男女女里面一屋子人,左手边的货架上,塞满了“黄燕燕”牌的包装袋。经朋友介绍才终于和这位大名远扬,我们新疆味道江湖中,传说的“舌神”——黄燕燕,握上了手。

 【人物专访】百味传奇,舌尖上的黄燕燕


黄燕燕,看起来精神饱满,面庞圆润,热情实诚。我们来的时候,她正在与慕名而来向她讨教的许多人士在一起做体验式交流。简单的几份凉皮,在她的勾兑下,香气扑鼻,满口生津。上前瞅瞅,看看有啥添加料,似乎很平常。

 

乘着他们交流的功夫,我和黄燕燕的高大帅气、行将大学毕业的儿子一起唠嗑,相谈甚欢。抽出一点空闲,黄燕燕也过来搭上几句。

 

从黄燕燕的年龄来看,我们应该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经历过下岗再就业,重新铸就起人生的辉煌,所以谈的话题很容易接近。

 

梅花香自苦寒来

 

黄燕燕早先是一家食品厂的职工,1989年下岗自谋职业摆摊卖起了调料,后来“转战”江河市场。从小她对食品原料的分辨有天然的感悟力,似乎是遗传了她的父亲,比其家里其他姊妹“舌尖上的鉴别力”都强许多。据记载,2001年的一天,她妹妹黄春香从米泉带回羊毛工凉皮,暗自嘀咕这料为啥这么香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黄燕燕,尝过之后就自己配了一份凉皮面的佐料,没想到还真好吃,得到了妹妹的赞许。

 

由于卖调料,她经常自己配些料做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引得一些购货商的赞许。随着影响的扩大,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介绍认识了乌鲁木齐肯德基的一位调香师,从他那里黄燕燕才知道这原来也是一种职业。

 

后来在这位调香师的介绍下,她与上海一位专门培训调香师的教授取得了联系,通过这位教授的指导和自身各种苦练,黄燕燕,舌尖上的功夫突飞猛进,完全专业化了。

 

这个训练的过程真的很难,除了天赋就是磨练。每天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调味品,在空腹状态下先嗅后嚼,加强神经记忆;每天的饮食十分清淡,一切辛辣刺激的食物一概不沾不闻,还不能轻易感冒。

 

闻香师的养成,是个艰苦的过程,由于训练的艰苦,饮食类型的讲究和控制,黄燕燕住进了医院,医生说她长期吃素缺乏营养…….

 

在黄燕燕的调料铺里,她拿给我一本笔记,上面记得满满的各种气味名单,有好几百种,除了水果、蔬菜、调料、常见菜品,还有生活中的“老男人气味”、“猫狗的气味”…..等等,十分有趣,我想着说:“你可以去当侦探了”,引得旁人哈哈大笑。

 

 

出道后的黄燕燕,经常被很多餐饮老板请去改良菜品配方,很多饭店在她的手里起死回生,营业额节节攀升,她的调料卖的也比以前好得多。可黄燕燕并不满足这些,她还搞起了一个“调香工作室”,交流、引导、培训一些有天赋的爱好者,培养了许多新的调香师逐步成长起来。

 

“闻”是知晓,“调”是水准。黄燕燕除了有包括八大菜系的香料外,还自主研发了许多新型的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料方。

 

我问黄燕燕,新疆维吾尔同胞的饮食中,多有放各类香料的,包括茶水、牛奶,甚至在一些菜里。对这些她是否也有所了解?她说,因为饮食风格的不同她在这方面接触的少,对此就不是很了解。

 

和黄燕燕交流过程中,不断有人进来,原来这天刚好是他们的沙龙活动日,看来这个行业是有兴旺之势,因为国外早已风起云涌。

 

 

在烹饪界有许多行家里手,闻味识菜。笔者所见,一些大赛评比中,某些大师把端上来的菜品,观而察之,闻而知之,凭菜的观感和散发出的味道就基本知晓此菜达到几层功力。这样的例子和人物在新疆枚不胜举,后世之人如果能写出一部《天山厨神榜》,照样是神仙般的人物用锅碗刀叉演绎着一场精彩绝伦的美食大比拼。

 

新疆呢,据说有人真的要开拍《厨神风云》了……

 

作者:雷将

 

2017219日初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