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膛破肚的派对

(2014-08-01 07:45:53)
标签:

荷兰

健康

文化

医疗

旅游

杂谈

分类: 医路如荷

在北大医学部时,解剖桌下方是一个铁质容器,整具尸体放在容器中,只有上课时才会升上来放到桌上。总体而言,非常“和谐”。


http://cn.wahooart.com/Art.nsf/O/9CVVLE/$File/Michiel%20Jansz%20Van%20Miereveld-Anatomy%20Lesson%20Of%20Dr.%20Willem%20Van%20Der%20Meer-S.JPG


  当我走进鹿特丹医学中心的解剖教室时被“吓”到了……这里尸体直接摆在解剖桌上。小实验室约8具尸体,挨个横排在解剖桌上,仅以白布遮掩,身形、头、肩、手、足的轮廓清晰可辨。要是拍电影,他们随时都可能坐起身摧毁我的宇宙观。


  为何会这样?因为上课的时候如果有任何的想法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就可以立刻到旁边的尸体上予以验证。


  除了少量的讲座,这里解剖教学以“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为主,课堂上直接提出实际临床问题,例如“老年女性咯血3周”。


  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想问些什么病史?考虑什么原因?疾病的解剖基础是什么?学生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展开分组讨论,之后进行课堂汇报。是不是有些豪斯医生的感觉?


  这里的医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能获得的资源较国内而言丰富太多了。在解剖学习的时候,4个学生解剖一整具尸体,两个人就能分得尸体一侧;而在国内10个学生解剖一具尸体已经不错了。


最近更令人羡慕的事情是:医学中心因为“库存”满了,因此劝说大家不要踊跃捐献遗体了……这种事别说对我国医学生了,就算是对很多其他欧洲国家的医学院而言,也是只有羡慕的份儿。


  这里技能实验室基本是按照手术室标准进行配备的,7个手术台,每个都能直接进行腔镜手术。并且技能实验室直接连着解剖教室,这样的设计可能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解剖技能实验室的主任自豪地对我说,这使得解剖直接联系到临床;从某个角度来讲,这是“将死变活”。


  医学生都知道,尸体经过福尔马林浸泡固定之后就变得很僵硬。为了更好地模拟实际操作,这里解剖教研室发明了一种神奇固定液,还申请了专利。它能将尸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新鲜“柔软”,甚至可像活体一样开刀或进行腔镜操作训练。


  对于医生,尤其是外科大夫而言,解剖永远最重要的基石。有的医生上过手术台之后才恍然发现当时解剖没好好学是个巨大的错误——医学中心给了他们弥补的机会。


  这里的实验室主任组织了“手术解剖小组”,允许任何医学生和医生免费参加。低年级医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对解剖知识进行巩固。而当外科大夫再回过头来看解剖的时候,视角会很不同,是所谓温故而知新。


  每年11月,解剖教研组都会占领某酒吧举办解剖派对,这非常适合荷兰人“party animals”的胃口。每个人花5欧元入场费,收入用以学习资料的印刷。平时小组完成解剖教室内的学习之后也会继续找个酒吧讨论,可想而知,小组活动都是晚上。


旧文重发,原文发表于东方早报:http://www.dfdaily.com/html/8755/2011/10/28/687801.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