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荷兰健康文化医疗医患杂谈 |
分类: 医路如荷 |
身在国外,每当看到国内一些有关医疗纠纷的报道,特别是前阶段多起医护人员被袭击事件,心中的神经总是被牵动。
其实,医生的成长恐怕都离不开教训这两个字。
(图片来自网络)
患者病情恶化了,我国内的医学院同学寝食难安,几夜都无法合眼。自我检讨着这里做得可能不够好,那里想得可能不够周到。他把患者家属的言语告诉我,那份彻骨心痛切切实实地透过文字传达出来。我看了之后很难过,却更难以想象身为一线医生的他看了之后究竟会有多痛。
荷兰的住院医有很多培训机会。离体操作,动物手术,这些使得住院医生手上的技能能够有足够的长进。但我个人愚见,也许外科大夫的操作技术能通过台下来训练,但是一个大夫临场应变能力恐怕是猪大肠教不会的。临床上带教的大夫总是说:病人不会按照教科书生病的;临危不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本领都是在实战中锻炼出来的。
我很清楚地记得在去年某一次医闹很凶的时候,我另一个同学在微博上真诚地赞扬了自己遇到一个通情达理的患者,让医生自愧不如。他对我说,那些袭击事件毕竟是少数,现在还是好病人好家属占绝大多数,真正蛮不讲理的很少。我想,他真是一个可爱的人。
当我把医生受袭击的事件讲给荷兰同事听的时候,他们都无法相信。据荷兰同事说,在荷兰医疗体系中,对医护人员的保护是非常重视的。不仅仅是医护人员,即使是医院里的临时工,也会受到保护。如果病人对某医疗工作人员安全有侵犯的话,除了追究法律责任之外,还会在其医疗记录上有所体现,被禁止在该医院就医。或许类似措施,在国内也可以借鉴。
一些人把医生描绘得冷漠、无情、贪婪,但作为当下的旁观者,我只能说我看到的体会到的并非如此;一些人觉得患者与家属谋划着以医闹致富,作为暂时脱离临床工作的旁观者,我只能说我看到的大多数情况亦非如此。
尽管我依旧不明白住院医的成长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但这样的一群人,确实是那么可爱的,对么?
发表于东方早报:http://www.dfdaily.com/html/8755/2011/12/24/720289.s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