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好一个花花世界-《色眼再识人》书评

(2010-08-04 11:53:21)
标签:

转载

分类: 捉刀

    写这个书评的时候,乐嘉的人气扶摇直上。很多人听说我认识他之后纷纷带着惊讶而兴奋的神情问我:他生活中是否也是个非常另类的人——确实,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碰到。一般来讲,语速快的人代表思维也快,特能侃的人,很多人则会认为,这人一定不能写。

 

    文字是心灵的印记,故事是思想的载体,节奏是串接的工具。乐嘉像风一样地来了,文字、故事、节奏感扭在一起交织、纠缠、碰撞、融合、绽放、升华,伴随着夸张的肢体动作、快速的语调节奏、随手拈来的鲜活案例、嬉笑怒骂的风格和变幻莫测的性格色彩道具。多年中国传统音乐宫、商、角、徵、羽五音浸润的敏感与温润,音、色、味、质、形五感磨砺出的镜头感和穿衣搭配的科班艺术功底一应俱全——我个人其实一直是拿他当做一个艺术家来看待的。他应该华丽丽地生在舞台,灿灿烂地死在舞台上。有些人命中注定是要出名的,他要是不出名,肯定是大众的取向出问题了。偏偏,这个艺术家还特别能写。用他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斑斓的性格色彩世界,而这个世界,恰恰同我和你还有他和她相关。

 

    十年前,每个个体在变幻的现实中有些无所适从,十年后,现代社会生活更深刻的变革加剧了难以愈合的精神裂缝和无力感,本原无处寻觅——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我感知的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别人和我想的不一样?很人们被情绪所羁绊,很多终极的哲学问题无法用现实的工具所称量和描述。人们害怕生活的神秘和不可知性,同时又想把这种感觉加以揭露、研究,解释其含义,描绘其壮观。乐嘉已经早在十余年前选择了这个课题,在哲学和俗世间游走,探究性格和人性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奋不顾身,从不言弃。如果我们想问乐嘉是如何突然想到将四种色彩与性格联系到一起的,估计就像去问牛顿老先生,凭什么苹果砸到他头上,只有他就能发明出来万有引力一样,最终将自己钻到牛角尖里不能自拔。

 

    记得小时候老师家长言传身教,我们曾隐隐感觉到,”色”这个字不好,所以一直在接近纯理性的环境下苍白而冰冷地活着。长大了才慢慢悟到——因为它和欲望有关。瑞士心理学家卡尔.琼曾说过“色彩是潜意识的母语,它可以唤起人们早已忘怀的记忆和情感。这样来说,乐嘉所选择的他向世界表达的语言,是色彩——不用于绘画,只是巧妙地从中转借,以更直观的方式诠释人们的性格以及相对应的关系。

 

    中国文化里面喜欢的数字是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西方文化喜欢用四——管理四象限,SWOT分析方法等等。性格色彩恰巧也是四种不同的颜色组成了四个象限。乐嘉自己的性格,灵性动感而饱满丰富、炽热大胆而兼具张力,就像西洋画一样,各种色彩鲜明的色块大面积地铺满画布,给人以感官的强大冲击。生活中他选择的是一种更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使他永远保留着和自然对话的通道。在大动和大静之间,他总能从我们已经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找到丰富和纯净的本源,同时总是带着一种热爱和发自内心的欢娱的情绪去描写这些他身边的事物,在案例的层次分析中抽离事务的本质。在一个求新求奇、挪移拼接的时风环境下,乐嘉用他的创造力引领我们把目光投向原初的对人性的审美感受与社会文化的互补性思考,教会我们身心合一,去接近和触摸人性,在个体的生活时空中用心灵的默契透射顿悟的灵光。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是他为自己保留着内心和自然对话的通道。

 

    真正优秀的画家是能把人放到某种意境中去产生共鸣的,色彩、明度、色相的权重、搭配只是操作技法。同样是一支笔,乐嘉像金庸一样,把看官“代入”到那个他心中的江湖,《色眼再识人》作为《色眼识人》的姊妹篇,通篇没有告诉你什么是完美,什么是对的,但是一直在通过各种故事案例努力帮你学会发现和内省。波依斯曾说过:“当有人以暗淡的眼神注目人类。我惟有疑问:何其不予明亮之目光于众生?”——真正的光亮源自于人的内心,源自于对世风中飘摇的人性的呵护。读他的书,我们永远是一边思考一边继续,偶尔掩卷沉思,偶尔放声高笑,为他文字偶尔所透出的小狡黠和小狠毒所拍手称快。知识的类别决定了媒介的传播形式,而智慧则决定了知识的高度。

 

    其实真正吸引我们的不光是乐嘉的文字形式——语言,而是还有我们从这些语言探索中,从他的作品中更获得了对人性的探求和对生命的激励。在这个被欲念所充斥,被“主义”所包围的时代,向人性回归的这一精神诉求和行为本身所需要的就是非凡的勇气和信念。

 

    或许我们可以说,乐嘉其实还推翻了我们的某种偏见,这种偏见使我们认为只有表现苦难和纠结的大场面,文字才具有力量、深度和个性。在他的文字作品中,作家故意将场景拉近,将读者的目光投射在描述对象的细节上面,一段谈话、一个眼神、几页稿纸,都是作家所描述的对象。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案例呈现方式理解为一种个人化的隐喻,因为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他将身、眼、心放低,贴近甚至是溶化于对象之中的姿态。

 

    乐嘉还是一个勤奋的人,这为他的戏剧化添加了无限变幻的可能性。记得有一个1万小时的原则,简单的说,科学家们发现,要想在某一领域成功的话,在这上面花上10000小时吧,你一定成为专家。当然我也好奇地计算了一下,如果按照每天业余时间2.5钻研一门学问的话,10.95年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正好,十年,他该收获了。

 

    “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伦,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列昂纳多正是如此。他的优雅与优美无与伦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难题迎刃而解。”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传记作家瓦萨里对达·芬奇的溢美之词。我借用一下,转送给乐嘉和他的新书。

 

    《色眼再识人》选择在春天花团锦簇的时节出版,使大家都在蛰伏了一整个冬天之后,眼前一亮。红色的人看到了深刻,蓝色的看到了香艳。绿色的人看到了平静,黄色的人看到了热情。欢迎大家各取所需。

 

点击:董一鸣博客

 

董一鸣:

 

资深人力资源专家。现为职场类杂志自由撰稿人、管理咨询师、培训师、电视职场类节目特约嘉宾。

著有《你为什么感到社会不公平》。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