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Wang的盛宴

(2012-12-13 19:18:26)
标签:

时装评论

周末画报

时装时事

时尚

随着Balenciaga发出官方声明任命了品牌新任创意总监。2012年尾最具悬念的时装圈震荡总算是尘埃落定了。而人们也许刚刚从 Nicolas Ghesquière离开的震惊中舒缓过来,就不得不去面对另一个与前任行事风格大相径庭的新掌门人——Alexander Wang

        之所以震得喧嚣一片,皆因为Balenciaga如今在时尚圈的影响力。像这样的传统法国品牌屋,原本就具备资源优势,翻开其悠久的历史,每一页皆是可昔为今用的宝藏,又背靠PPR这样知名的奢侈品集团为母公司,财力雄厚。而最重要的是,前任设计师Nicolas Ghesquière26岁的年纪成为掌舵人——比如今继任的Alexander Wang还小两岁。彼时他绝不似Wang早在盛名之下,却顶住压力,以15年之力,一举使品牌站到了推动潮流的最顶峰。他那些颇具实验性的系列滋养了当今时尚圈,为其他设计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The Times of London》时装编辑Lisa Armstrong的一句话是对他的绝佳评价:“今天,我们恐怕只举得出五个真正改变时尚,并将其不断推向新方向的时装设计师,而 Nicolas绝对是当中之一。”

        如今,获得商业成功的时装品牌并不鲜有,而能影响设计师的设计师却一手数得过来,他们是珍贵的开源清流,没了他们,时装只能是活力不存的死水一滩,彻底沦为品牌博弈的工具。况且,Ghesquière擅长把玩廓形和面料,Balenciaga则以结构和剪裁为传统。两者相合,简直是上天钦点的金玉良缘。难怪Balenciaga的造型顾问,著名时装编辑Marie-Amélie Sauvé在事发后这样感叹:“Ghesquière成就了Balenciaga,他和Balenciaga是一体的!如此,我们不禁要问,PPR此举,究竟动机何在?

        原因恐怕还是利益。回溯之间的一系列报道,很容易梳理出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窥见端倪。115日,Balenciaga正式宣布Ghesquière的离职,继任人却全无着落。此后的近一个月时间里,谣言四起,PPR滞后的信息发布几乎要造成一次公关危机。品牌如此地毫无准备指涉了设计师负气出走的可能。而据WWD报道,Ghesquière抱怨没有得到公司的全力支持,上头施加的商业化压力也让其苦不堪言。其实,作为一个规模不大、风格先锋的奢侈品牌,Ghesquière绝不是不理现实的艺术家作派,2005年,在他的提议下,品牌研发了一条只生产裤装和针织的胶囊系列(capsule collection)。而早在2000年,他就设计出没有logo的机车包,为Balenciaga贡献出全球热卖的it bag。据巴黎Printemps市场总监Lili Chen介绍:Ghesquière主导下的Balenciaga整体销售业绩在全商场能跻身前十,而除去配饰,它的成衣销售也绝对不俗。尽管如此,Ghesquière希望在可良性发展的小地盘上施展抱负的打算还是与集团的展望相去甚远。PPR虽是拥有Alexander Mcqueen,Stella McCartney 等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大公司,但盈利金鸡还是GucciBottega Veneta这两个传统品牌,他们希翼同有历史根基的Balenciaga终有一天能实现前两者的销售业绩,成为产品线全面、扩张迅速的商业机器。BalenciagaCEO Isabelle Guichot就表示:“Balenciaga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在未来,品牌希望扩大店铺数目,产品扩展到男装、鞋类、珠宝和眼镜。”

      无论簇拥者们是如何怀念以前那个有着先锋气质的Balenciaga。如此版图的规划,俨然让Alexander Wang的入主显得更合乎情理。在过去的7年中,这位父母来自台湾的美籍设计师向时装圈注入了一股清新的高街之风。而他的成功,与其归功为设计的胜利,更毋宁说是风格乘上了生意的翅膀高奏凯歌,一个精彩到值得列入教科书研究的商业案例。

         从一开始,Wang对时尚的理解和对自己品牌的规划就足以让各位奢侈品大财团头头们感到惺惺相惜,他曾在《New York Times》的访问中提到:“时尚在某些人的眼中或许是高不可攀的,但对我来说,衣服就是用来穿的。到头来,最关键的还是如何将产品卖出去。21岁推出第一个系列起,他就懂得去店里观察购买自己设计的消费者,留心数据,精心计算盈利。18岁时他曾进入纽约Parson设计学院,但很快就辍学退出了,日复一日的设计课程或许让他觉得枯燥无用,反倒无数设计师要在现实环境里摔打磨练出来的商业能力于他来说则是浑然天成。“他们没有教我如何把脑子里的主意转变为实际的生意。我要建立一个关于生活方式的品牌,第一天起我就对这个方向了然于心。”这个永远纤细到仿佛随时会晕倒,头发长而乱的年轻人或许不是Alexander Mcqueen这样的设计天才,心中无时无刻不思量着美与创意,但他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冷静的商业头脑却实在是罕见。与Ghesquière喜欢在廓形和面料上做前卫实验的设计思路不同,Wang从来就是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所擅长的高街风格。他浸淫在当下的派对文化和社交生活之中,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拾掇起这样自美国街头、不费力、懒散、酷又有些性感的都市造型毫不费力,因为参考脚本就是他自己,“他展现了一种年轻的城市风格,有型到可以立马去club,却又毫不夸张。谁不希望自己是一个纤瘦的都市雅癖呢?”Vogue的时装专题总监Sally Singer给出了Wang这样高的评价。无需考究的剪裁和版型复杂的轮廓,这些轻松的衣物——轻薄的T恤、有设计感的运动衫、超大尺寸的Parka,极易搭配和搭理,绝对满足当下cool kids的所求。

        最主要的是,它们还有着亲民的价格。在奢侈品问价普遍水涨船高的当下,Alexander Wang显然更明白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观。与那些动辄价高到令人咋舌的伦敦新锐设计师不同,从一开始,他就积极开拓在中国的生产商资源,构建了相对较低的价格体系。你能用不到五千块就买到一件Alexander Wang的外套,而在其他品牌,这价格轻易就能上万。正因如此,在BarneysPrintemps这样的百货公司陈列品牌的分类体系中,Alexander Wang属于“contemporary Fashion”(现代时尚)楼层,而非“Luxury”(奢侈)或者“ Avant-garde”(先锋)。对比其他品牌尴尬的成衣销售状况,Alexander Wang超过50%的衣服都能在全价时就售出,成绩骄人。在高级时尚和快时尚两极化的构架之间,Wang显然聪明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空白领地。contemporary设计师的定义,或许比high fashion 设计师更为适合他。到了2009年,在创作第一个系列仅仅4年后,Wang在没有任何外来投资的情况下,已经建立起价值两千五百万美元的时尚小帝国,有超过400家店铺贩售他的设计,并同时拥有另一条出售T恤的副牌T by Alexander Wang和一条男装线。

       面对这样一个会生金蛋的设计师,Balenciaga如获至宝,极尽讨好之能事。奉承话说了一箩筐不说,曾经对Ghesquière关闭了好几年的Balenciaga资料库,对Wang却是敞开任其参考,Guichot热切表示:“他愿意睡在里面都可以!不知Ghesquière若知此言,可会感叹命运的不公? 如今,时装圈对于设计师的衡量标准已经改变。Wang在商业上所展现出的谋略,足以吸引任何老牌时装屋作出任何娇宠的决策。而我们对于这样的品牌方向转换也并不陌生。2011年,Kenzo设计师换血,美国潮店Opening Ceremony的两位创始人让沉寂已久的Kenzo变成彻头彻尾的潮人品牌 ——他们甚至不是真正的设计师。诚然,Ghesquière此前的影响无可比拟,PPR必然小心维持,断然不会让Balenciaga出现如Kenzo一般的巨变。但任命Wang的野心还是直指了和Kenzo几乎同样的方向。

         过去的20年里,快时尚已经成为时尚圈最具创意的发明。原本,它们背负血汗工厂和抄袭大牌之罪名,是叫人不齿的投机者,可是最终丰厚的利润倒让辉煌显赫奢侈品牌屋眼红。快时尚培养了一批越来越没有耐心和品味,求奇求快的浮躁消费者,也改变了整个产业的游戏规则。随着越来越多的快销业人才加入奢侈品公司,大品牌的扩张诉求让它们也不可避免地开始“向ZaraH&M取经。”当年,联合利华冷冻食品部门的Robert Polet空降PPR,就向下属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多去观察Zara在做些什么。”这观察和学习的结果,便是快销思维统治了原本讲求矜贵。几十年前,连成衣系列的出现都要遭受抵制,成为“时尚已死”的悲怆宣言。而如今,一切放低追求的决策都能用“摩登”、“革命”来包装,只有搭不上商业快车才“已死”,走不了大众市场才必须出局。本是为了凸显个人、标榜独特和创意的时尚,在大集团的操控下要成为敛财工具,品牌价值亦成为洗脑消费者的迷药。放眼WangPPR赞许的过往经验,在他贩卖T恤和运动衫的功绩里,我们是否也能依稀嗅到某些快时尚的意味呢?

        这里,我们不想去粗暴地预测BalenciagaWang执掌下的未来。这场Wang的盛宴或许也是新鲜而令人眼前一亮的,就好像早前饱受争议的Kenzo,其系列最终令苛刻的权威买手Maria Luisa也点头:“我很喜欢他们,做得很好。”可Maria Luisa同时又指出:“Kenzo的新设计师运用了一种全新的市场沟通手段和设计手段,其创新程度远胜过单品的设计本身。”如今,我们都要习惯在设计和创意之外来谈论时装设计与时装设计师,对于只想欣赏一件美服的你我来说,或许这,才是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