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市场点评 |
从去年年底至今,市场对“高成长”的态度可谓是经历了180度的大转弯——从去年的避而远之,到今年的趋之若鹜;从券商策略会必谈金融地产,到如今中期策略必谈看好成长。对于成长股的“强者恒强”,市场似乎能给出无数理由:长期来说是成长股代表了经济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其上升空间巨大;短期而言或许可归结到IPO或推迟至9月以后,市场缺乏供应,而创业板和中小板已经形成赚钱效应。以上理由听上去都不乏道理,但在持续的情绪推高过后,投资人看成长股,或许已经到了该从“狂欢”转向“冷静”的时点。
反思高成长投资,我们认为有三点现象值得深度回味:
首先,近期的成长股投资已显现出从前期的“精挑细选”转向“鸡犬升天”的态势。5月份,上证综指涨幅为5.63%,沪深300涨幅为6.50%,而中小板大涨14.52%,创业板涨幅更高达20.65%。创业板和中小板大幅飙涨的背后是上涨标的的大幅扩散。5月份,创业板上涨个股数量已经占到全市场上涨个股数量的97%。而且,今年以来创业板中市值最小的100家企业与市值最大的50家企业的股价涨幅差异并不显著,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业板中许多个股的股价上涨已经脱离了基本面的有效支撑。
另外,今年1到5月,全市场产业资本减持金额甚至已经超越了去年全年的水平。从结构上看,今年创业板和中小板是绝对的减持主战场,5月份两个板块的减持总金额占到全市场减持金额近80%。
最后,根据截止到1季度末的数据,公募基金对TMT、环保等新兴行业无论在超配比例上和重仓股配置比例上都体现出了对高成长股极大的投资热忱。
当然,我们并无将高成长股的投资优势一笔抹煞之意。长远来看,新兴行业中的高成长股中确实能诞生许多符合经济转型大方向的投资机会。那些有真实业绩和可持续成长竞争力支撑的真成长股在一波去伪存真的大浪淘沙后或迎来更稳健的投资业绩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