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739333240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转载]中医肝痹气滞痰瘀之说
(2024-07-04 16:49:48)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
中医肝痹气滞痰瘀之说
作者:
广州类风湿老中医
七情过用,损伤肝气,情志不遂,肝气拂郁,气滞血瘀,痰浊凝滞,致肝脉痹阻,痹聚于肝,发为肝痹。如《素问·本病论篇》曰:“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清·罗美《内径博议》曰:“七情过用,则亦能伤脏气而为痹,······痹聚在肝。”“肝痹者,肝气郁而血不荣筋之症也。”张璐《张氏医通》曰:“肝痹则血液阻滞,水饮客之。”《症因脉治》曰:“肝痹之因,逆春气,则肝气怫郁,恼怒伤肝,则肝气逆乱,······皆成肝痹之证也。”肝痹多由筋痹日久发展而成,多由感受外邪、七情过用,肝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但其病因总不外“虚、邪、瘀”三类。即虚为肝血亏虚,邪为感受外邪(风寒湿等邪),瘀为痰瘀气滞。本病病位主要在于肝脏,涉及筋脉,关节,与肾、脾(胃)、胆等脏腑关系密切。肝痹的基本病机为肝脉痹阻,筋脉失养;其病理往往虚实相兼,为本虚标实之证。标实者多为寒凝、湿热、气滞、痰瘀等;本虚者多为气血两虚、肝肾阴虚。两者或主或从,夹杂为患,使本病缠绵难愈。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转载原文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邱承彬浅谈《山海经》之《泾谷山》(88)
后一篇:
[转载]中医肝痹的预防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