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肝痹气滞痰瘀之说

(2023-07-03 09:52:25)
标签:

肝痹

中医

气滞痰瘀

之说

        七情过用,损伤肝气,情志不遂,肝气拂郁,气滞血瘀,痰浊凝滞,致肝脉痹阻,痹聚于肝,发为肝痹。如《素问·本病论篇》曰:“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清·罗美《内径博议》曰:“七情过用,则亦能伤脏气而为痹,······痹聚在肝。”“肝痹者,肝气郁而血不荣筋之症也。”张璐《张氏医通》曰:“肝痹则血液阻滞,水饮客之。”《症因脉治》曰:“肝痹之因,逆春气,则肝气怫郁,恼怒伤肝,则肝气逆乱,······皆成肝痹之证也。”肝痹多由筋痹日久发展而成,多由感受外邪、七情过用,肝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但其病因总不外“虚、邪、瘀”三类。即虚为肝血亏虚,邪为感受外邪(风寒湿等邪),瘀为痰瘀气滞。本病病位主要在于肝脏,涉及筋脉,关节,与肾、脾(胃)、胆等脏腑关系密切。肝痹的基本病机为肝脉痹阻,筋脉失养;其病理往往虚实相兼,为本虚标实之证。标实者多为寒凝、湿热、气滞、痰瘀等;本虚者多为气血两虚、肝肾阴虚。两者或主或从,夹杂为患,使本病缠绵难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