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绿孩子!继续走下去

(2010-11-20 07:28:43)
标签:

转载


人生要发大愿,心里有这样的善愿。
即便个人力量很渺小,也会得到很多帮助。
即便暂时成效不大,也会一步一步接近目标。
这就是我们做《绿孩子》的动力吧。 

http://s4/middle/53a3b834g9558275cd633&690

    我们相信阅读的力量,小时候看过的东西,长大了永远不会忘,也许,一本杂志改变的就是一个将来。
   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绿孩子》送到每个孩子手里。

   ——绿孩子编辑部:熊亮、熊磊、阿甲、萝卜探长、李玲、咪咪

   其实这一篇是酝酿了很久想写却没能写出来的博文,下笔时,总不知该从何说起。

    《绿孩子》是一本送给乡村儿童的免费刊物。现在已经有112家乡村小学的孩子在看《绿孩子》了。 

 

    关于《绿孩子》       

 《绿孩子》的编委会名单:阿甲、萝卜探长、熊亮、熊磊、李玲、咪咪

 《绿孩子》的刊物性质:为免费公益刊物。第一年的运作资金由陈一心家族基金会支持。专为乡村学校、民工子弟学校赠阅,不做任何商业性销售。

 《绿孩子》的联系方式:

  项目工作邮箱:lvhaizi2009@gmail.com,

  联系人:李玲  联系电话:15611980931

 《绿孩子》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angcunertong

  《绿孩子》的账户 

  

    知道《绿孩子》,是因为汉苗园;看到《绿孩子》,我眼前一亮。在“跟踪”了博客一段时间,把一切看得更清晰了之后真的被打动了,特别是乡村老师的回信。物欲横流的当下,其实已经让人越来越难以相信,还会有这样的一群人,在默默地做着这样的一件事情。

   我想,我们也应该要为这个绿孩子做点什么。尔后,和逗爸商量拟一个家庭捐助计划,这个捐助计划将是长期的,细水长流的,我们决定每个月为《绿孩子》汇出100元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绿孩子》非常符合我们内心深处想要做的可以真正帮助乡村孩子的一种方式。和《绿孩子》的创办者一样,我们也相信,阅读真的会让“明天”变得更美好!

   我们还希望带动逗逗一起,长期来关注《绿孩子》的成长,等逗逗再长大一些,她能明白我们关注《绿孩子》的真正用心,自愿从她的零用钱中拿出5元或10元来支持《绿孩子》,那我们将每个月用100元+N元的形式继续给《绿孩子》汇款。 

   这种捐助本应该是很低调的事情,逗妈我这么高调的在这儿嚷嚷实在有卖弄的嫌疑。这事情我左思右想了好多天,还是决定写出来,我是可以默默地关注默默地支持,但是,在物质文明远胜过精神文明的今天,乡村孩子们却需要来自社会,来自家庭的更多关注!从更远来说,关注《绿孩子》,就是关注自家孩子的明天。

   每天接送逗逗的时候,都会经过那条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的十字路口,去年的8月,就是在那儿,我的好朋友被飞车党抢劫,当时她手牵着5岁的女儿瞬间扑倒在地,现场的我脑子里是一片空白。

   可以对着妇孺这样残忍下手的劫匪,他们的心里肯定没有爱。但是,除了抱怨和诅咒,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吗?

   我坚信,温暖心灵的阅读会让爱在人的心底生根发芽。

   所以,我呼吁《绿孩子》应该得到来自于更多家庭,特别是更多孩子的关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的衣食无忧的孩子也应看到,有一些命运轨迹,虽然可能永不会相交,但他们是真实存在着的。我想,我的这种高调或许会是对《绿孩子》更好的支持。

   这种呼吁乍听起来貌似很伟大很崇高,但是究其内心,我就是一个功利的妈妈,我的孩子以后就生存在这个社会里,我真心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丁点努力,可以让未来的天空纯净那么一丁点,或许这会让我在多年以后活得安心许多。还有,我希望逗逗成长为一个真正有爱心的孩子,因为我坚信优秀的品德胜于一切。

   所以,我高调的,功利的去做这件事情,并借用袁晓锋校长在这次深圳读书节上的那句让人热血沸腾的话:我们是功利,但我们功在千秋!

   想起前些天放学路上,和逗逗聊起《绿孩子》,我是这样描述的: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些和你一样大的小朋友,他们也很喜欢看书,但他们却没有这么多好看的图画书。

   逗逗睁大了眼睛:为什么?

   衣食无忧的环境下长大的她显然无法想象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我解释一番后,她说出这样让我惊讶的一段话:

   妈妈,我们要帮助他们!给他们一点钱,给他们一些故事书,再画一些画送给他们,我要把这些画作成一本书,加上封面封底,我还有话要对他们说,但我不会写字,妈妈帮忙写下来。

   送给他们我自己做的故事书,是想要让他们去感受……感受世界

   我要画一个小女孩,很幸福,有爸爸有妈妈有书看,她扎着一个辫子,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关于捐助方式    

上面说的是我们家的捐助方式。

在MSN上和熊磊老师聊到这件事情时,他有提到一种更好的捐助方式: 

熊磊:我觉得一个家庭可以赞助一个学校,或者几个家庭赞助一个学校。
逗妈:您仔细说说?
熊磊:一个学校,一期50本,4期,200本,一年就是1000元。

熊磊:对赞助的人来说,他心里有个固定的对象。我觉得形象上会更清晰,妈妈的责任感也会更强。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个负责阅读的老师,可以随时联系了解阅读情况。
逗妈:一个学校,200本,会不会不够?
熊磊:我们一本刊物,是分享阅读的。所有都很结实。纸也很厚,几个孩子轮流看,没问题。
逗妈:哈哈,其实我们也想看到这本最好的作品。
熊磊:如果是捐助的妈妈,我们肯定会送书的,书上会有所有工作人员的签名。

 

   征得熊磊老师的同意,我将聊天记录直接摘下来,这样更直观,供有心的妈妈参考。有愿意捐助《绿孩子》的妈妈可以直接和《绿孩子》编委会的负责人联系。

   至于我们家,还是决定用每月汇款的形式,一是希望用这种细水长流的捐助方式来对《绿孩子》编委会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温暖的支持。希望他们每个月在看到这样一笔小小的捐助时,心里会滑过一丝安慰。二是希望通过每个月坚持汇款的家庭行为,让逗逗自然而然的将阅读这件事情和遥远的乡村孩子联系在一起。

   这里,还想说的是:关注《绿孩子》的方式很多,捐助只是其中的一种,有机会去周边的乡村小学看看,如果有重视阅读的学校,可以推荐给《绿孩子》编辑部。在一些偏远的地方,现代化的电脑和网络并没有覆盖过去,很多的学校并不知道《绿孩子》的存在。
   活在当下,需要积极的生活状态。有一些事情我们或许无力改变,但是愤慨和无奈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有一些事情,我们是可以伸出双手的。涓涓细水,终将汇成江河湖海,相信有更多的人关注《绿孩子》,那么绿孩子就一定会继续走下去!

 

   了解更多关于《绿孩子》,请登录绿孩子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angcunertong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