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奥运遗产,有这回事?(2011.08)

标签:
伦敦奥运体育 |
分类: 商旅城市 |
文 ully 图 LEE
http://s16/middle/678ae995gaac0c00b5bef&690
Andrew
Boff,伦敦市议会保守党奥运事务议员
“现在当然每个人都很期待奥运,我也很期待啊,但期待盛会并不意味着我看好奥运留下的所谓遗产。”伦敦市议会保守党负责奥运事务的议员Andrew Boff和我谈起了关于伦敦市市长Boris Johnson在网上申购奥运门票时一再落空的话题,英国各界将此解读为奥运门票畅销无比。
“我自2008年以来就一直在批评所谓的奥运遗产计划是名大于实,缺乏实在的规划。”Boff说,他当天(6月9日)刚刚在市议会上抨击了市长办公室在奥运推广上的资金运用缺乏意义。“对于花92亿英镑来办奥运,我一直怀疑是否明智,奥运与残运前后不过三周而已。”
问:为什么你认为政府在奥运遗产的利用上缺乏远虑?
Boff:政府为这个奥运作出了多少美妙的承诺,考虑到当初的言辞如此美好,现实却让人深感失望,其中的落差巨大。我的职责是确保政府有专职官员处理奥运遗产问题,一个近在眼前的疑虑是,如此多的新场馆、新设施落成,却欠缺赛后永续经营的具体方案。例如奥运主场馆,即使以其赛后模式计,如此规模庞大的场馆,全国范围内每年只有六个足以让坐席票都卖出去的赛事,该场馆能否保证每年均争取到其中的一两个是成疑的。我不看好韦斯咸把这个场馆作为其主场的念头,这个场馆本不是为足球赛设计的,效果不会理想。最坏的估计是,这个场馆最终陷入经营失败的境地,要拆除。
又比如在施特拉福地区大肆兴建的新住宅项目,我当然明白该区需要大量新住宅,但现在建的都是单位,不是独栋屋。众所周知单位是不适合一个家庭长期居住的,何况东区居住密度已过大,政府应该解决而非重复问题。
奥林匹克公园本身的后续规划也很差劲,为了确保毗邻的施特拉福购物城的利益,政府强令整个园区内都不得设置任何零售与餐饮设施,这意味着今后到园区的市民或游客在饿的时候,还得重新折腾到园区之外。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表明伦敦市政府并没有从雅典或者北京吸取教训,所谓的遗产都是临急抱佛脚的宣传语。
问:对于奥运效应创造出来的经济机会,你不以为然吗?
Boff: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伦敦目前四处可见的交通系统升级与建设,这是否奥运的功劳?这视乎你怎么理解了。这些项目其实都一早获得批准,奥运并没有带来任何新项目,只是把很多项目的进度提前了。我认为,奥运只是把英国政府本应花到其它地区的预算都一股脑地放到伦敦,现在英国东北部就出现了严重的财政赤字问题。这只是个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总投资并没有增加。再说,你认为外国企业会仅仅因为伦敦又举办了一次奥运,就到这个城市大肆投资吗?他们也没这么笨啊。何况英国贸易投资局也没有展示任何相关的FDI带动估算。
另一方面,我同意奥运确实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但事实是这些投资本可创造永续的效应。例如现在被批评缺乏日后商业运作空间的奥运游泳馆,其实施特拉福更需要多个实用的社区游泳池,而非一个华丽的游泳馆,这些对实用性体育设施的投资本来可长期释放,现在都一下子耗尽了。
最后说说旅游业,与其说奥运是机会,不如说是打击。伦敦的旅游业在今年异常兴旺,本来毋须任何新的刺激也能红火至明年,但参考北京奥运的经验,奥运更可能让他们蒙受损失,这笔账怎么算?
问:你对奥运留下的精神遗产也不抱希望?
Boff:从来没有任何数据可以证明,举办奥运能提高一个城市的公众对运动的兴趣,什么提升运动精神都是随便说说的话。相比之下,肥胖症困扰伦敦人已经有很长时日,市长办公室更应该对解决这个问题进行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