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奥运只是政府承诺的第一步(2011.08)

标签:
伦敦奥运体育 |
分类: 商旅城市 |
文 ully 图 LEE
http://s1/middle/678ae995gaac0ac470e50&690
John Biggs,伦敦市议会金融城及伦敦东区代表议员(工党)
问:你本身居住在伦敦东区的塔楼旁地(Tower Hamlets),你如何看待东区再发展的必要性?
Biggs:东区在历史上一直支撑着伦敦经济发展,所有的码头、发电厂、工厂都架设在当地,还孕育大量的小型本地商业。但这些都已成过去,除了众所周知的码头经济衰落、二战轰炸等因素,大量的工厂搬迁到包括中国等其它地区也是原因之一,这一区目前已不再是伦敦的制造业基地,不少地区都破败不堪。幸而伦敦本身的经济发展为东区提供了新的机遇,例如金丝雀码头就成为了第二个金融城,码头区的重建也在陆续进行。奥林匹克公园所在的施特拉福地区此前是重污染区,奥运也为该区带来大量的新居屋与工作机会。现时东区有超过9万个新增的工作机会。
问:这些新增的工作机会能真正让当地居民受惠吗,如何避免这些工作机会流失到伦敦其它地区?
Biggs:东区居民的雇佣率低于伦敦的平均水平,他们的自信心也不足。我们从北京奥运学到的经验是,要让弱势群体获得工作能力,提升他们的竞争力。《聚合报告:奥运为主办社区留下的遗产》这份重要文件的要旨就是要让东区赶上伦敦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这当然很有挑战性,因为越接近目标,进一步提升的阻力就会越大。我们现时有一系列围绕奥运进行的安保与基建就业培训项目,包括在奥林匹克公园旁的大型购物广场开设零售业培训学院。过去伦敦人总认为零售业是低收入行业,但随着大量奢侈品牌进驻,我们有底气改变这种旧认知。此外,还有一个容易被误解的优先雇佣计划——任何奥运相关的雇佣机会在公布后的24或48小时内,只面向东区的居民开放应聘。
问:奥运带来的高房价,会否产生对原居民的溢出效应,迫使他们反而需要迁离原本的家园?
Biggs:我更关注奥运为东区以及这个城市带来的长远冲击,包括在奥运场馆旁落成的数以千计的新办公楼和数以万计的新零售物业。租金上升带来的溢出效应是否对当地居民有负面影响,答案是也不是。我承认,塔楼旁地的河岸地区租金价格已经贵得离谱,但这不能用简单的好坏来衡量,与其瞻前顾后,不如落实亟须的改变。当然,你可以看回你们国家的例子,北京举办奥运地区的房价飙升后,当地原居民自然流失至更市郊的地区。但英国的优点之一,就是几乎所有社区都是各种收入水平的人群之混居地,各族裔间也彼此杂居,这是不会改变的。我更想说明的是,假如你追踪今天生活在东区的个体,你会发现即使没有奥运,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于30年后也会迁离此地。东区一直是新移民、职场新人的居住地,一旦他们获得更佳的收入,往往会选择向其它生活环境更好的地区迁移。
问:所以你的意思是,伦敦东区更应该考虑如何营造归属感?
Biggs:对。若这一区有更多学校、更少罪案,人们会更愿意留下来。其实这些问题都在改善,这里的小学越来越多;至于罪案问题,若对比纽约或洛杉矶,伦敦东区的犯罪率其实要低得多,但媒体对这里偶发罪案的报道产生了巨大的公众影响。要我说的话,这些恐怖故事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残像而已。我在东区生活30年了,我感觉到伦敦的重心正在东移,因此不太担心这里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