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孔子之十六:人不知而不愠

(2013-02-01 15:39:08)
标签:

孔子

孟子

儒学

文哲的博客

老子

分类: 先秦七子

人不知

    人生中一大痛苦,即为人不知不我用也,故知遇乃成一。人不知,该如何面对。

    孔子的建议是不愠。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谓,《辞源》释为恼怒,《诗经》中有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在《论语》中还有两处,一处在《公冶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一处在《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皆为怨怒、愤愤不平之意。杨伯峻白话翻译孔子这句话为: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钱穆的翻译有些不同:别人不知道我,我心不存些微怫郁不欢之意,不真是一位修养有成德的君子吗?前者强调不怨恨别人,后者关注自己内心的平和,一对外,一对内;两种解释结合起来更能表达之意,就是无愤愤不平,动怒怨人;也不郁郁寡欢,保持心灵的常态。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不知的人生难题。在他解释《易经》乾卦初九潜龙勿用中,也是类似的思想,子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不愠之外,他在这里提出的态度是无闷,即是说,不为世俗所改变,不求成名,世人不理解他的正确也不苦闷。高兴的事就去做,对可忧的事避开,坚定不移追求,是潜隐没有得志的君子(潜龙)。

志向远大、一心救世的孔子,终生不得志,于人不知,实在是有切身的痛苦感受的。在《宪问》篇中,孔子自言自语的说:莫我知也夫!出国十四年也找不到理想职位大干一番的孔子,无人理解而心生苦闷,不自觉的也要感叹起来。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理解我的,只有老天爷吧。仔细琢磨这句话,很能感受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主义者孔子此时的悲凉和怆然。

人不知,多数人恐怕要,尤其是陷入困境,都要如子路一样,甚至骂娘咒天的。孔子却主张,不愠无闷不怨天,不尤人。

不仅如此,孔子提出,人生之患根本就不是人不知,而是不知人。在《学而》篇中,孔子指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要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发愁,而是要去了解别人。孔子很强调知人,以为智就是知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颜渊》)在《论语》的最后一句话中,还认为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指明了知人的路径。

    而且,身陷人不知的困境,并非无所作为。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只不己知也。(《卫灵公》)在孔子看来,所谓的找工作、位子也不为患,应该发愁的干工作、任职位的本领;在古代,立和位通用。不怕没人知道你,而是要去追求足以为人知的能力。孔子的态度,于今日大学生就业很有启发。

孔子也是渴望人知的,但他的追求又高一层次。中学课本中有人们熟知的这样一段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先进》)

    人不知,不愠,不怨天尤人,并且重在发展自己的本领,善于理解别人,这是一个理性的理想主义者的积极人生观。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不忧不惧。(颜渊)按照孔子的建议,自然会坦荡无忧。(李万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