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2022-11-28 11:39:20)
分类: 学校计划总结

               12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span>论语>十二章》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的十二条语录,也是孔子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思想深刻,富有哲理,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古文基础较差,难以理解文言字词意义和思想内容,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小步子化学习目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以达到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结合注释、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义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背诵并解读各则语录,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能力

3、通过结合事例、编讲故事把握各章所蕴含哲理。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

4、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能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

六、教学准备:

  教学素材(ppt,视频)、线上教学(钉钉会议或腾讯会议,电脑手,机)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精彩开篇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论语》即是其中一部,这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著作,对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论语》吧。

 二、ppt导入(整体把握语言特点,明确学习目标)

1  孔子简介

2 《论语》简介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们以及学生的学生们的课堂笔记,不过也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课堂笔记,有一个数据称这部书在全世界的印刷数量仅次于《圣经》,而我们熟悉的成语大都源于古书,《论语》被称为出现成语最多的书。这部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其核心就是孔子所倡导的理想的人生目标——“仁”,这也是中国历代正直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探究一下十二章表现了孔子所倡导的人格修养有哪些具体内容,他的治学态度与处世方法各是什么?这些内容又是如何体现出“仁”的内涵。

三、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  初读课文,疏通文义。

学习方法:

(1)  配合音乐,读出古文韵味。

(2)  结合注释,自学各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3)  将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及自己无法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并提出。(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出来)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ppt出示,学生给字注音)

(lún)     (yuè)      (yùn)       (xng)

(zng)     (chuán)    不习乎(yú)    (wng)

(dài)        (dn)  (gng)     (d)

四、自学指导()——探究

()整体感知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提示: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把握重读和轻读。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第一章,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交流点拨】“单”变“双”。如:学——学习   朋——朋友   乐——快乐   温——温习   师——老师   思——思考   知——知道   择——选择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其他章节的意思,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先生,指孔子)

(2)人不知而不(生气,发怒)

(3)不亦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4)与朋友交而不(诚信)

(5)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6)(越过,超过)

(7)学而不思则(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有害)

(9)人不其忧(能忍受)

2.通假字

(1)不亦(“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同“又”)

3.词类活用

(1)学而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而知(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乐趣)

(5)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4.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饭疏食饮(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3)人行(古义: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日子。)

 

 

5.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

6.语气词

(1)传不习(相当于“吗”)

(2)可以为师(相当于“了”)

()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交流点拨】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交流点拨】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交流点拨】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交流点拨】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的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交流点拨】博览群书广泛地学习,志向专一,能恳切地提问,从身边的事情出发思考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五、拓展延伸

用本节课所强化的解读文意的方法,解读下面几则《论语》。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加点的词。

(1)女知之乎(教导)

(2)(通“智”,聪明)

(3)恕乎(大概)

2.翻译这两则《论语》。

【交流】(1)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2)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课堂小结:《论语》的感想谈起,说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研习与思考:

1. 结合选文,并阅读《论语》,归纳孔子的教育思想。

2. 阅读以下文字,说说你对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理解

课后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