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们不曾触碰的美丽生活

成年是个危险的陷阱,每个人都喜欢唱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我们似乎非常越来越容易把自己框在一个“安全”的遮蔽下:每天按时打卡上班,偶尔加加班,空闲时和朋友到外面小聚,再奢侈点,便是一年赶一两趟旅游人潮。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吗?如果换成之前的我,一定会理直气壮地说,这还不够吗?已经很好啦!要不然呢?
是啊,要不然我们还能如何?我们努力的所有就是为了赚更多更多的钱、为了在当年看不起自己的人面前能抬起头吗?为了出人头地,很多人可以找出千万种理由抛开其它、远离家人、疏离朋友,但就是不肯让自己内心真真切切地去面对那些我们可以触碰但却不曾触碰的美丽生活。
那么,如何定义美丽生活?做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吧。如果我们把生活看作一个后花园。最开始,这个花园只是被砖头围成一圈的土地,里面有杂草、有荆棘、有外面飞来的蒲公英、还有些耐旱的仙人掌。有些人觉得这样就挺好的,凑合着,反正不来逛。有些人会进一步,他们开始打理这片花园,不过翻过的土地没有种花也没有植树,而是种下丝瓜蒜苗,让花园变成菜园,他们觉得也不错,干嘛要赏花,吃菜实在。还有些人,他们把花园外面加了玻璃罩,然后开着大瓦数灯泡照着从各地收集来的奇异植物,尽管外面数九寒冬,里面依旧温暖,来参观的人一边擦去额头上的热汗一边恭维着花园的阔气…真心希望他们能把这高级温室捐给最需要的植物学家。当然,当我们谈论花园时,我们一定会谈论那些布满鲜花,修剪整齐,有大树遮阴,有曲径通幽,可以是凡尔赛宫的后花园,可以是苏州的拙政园。说到这里,有些人会马上说,不、不可能,我们永远不可能会有这样的花园,那是要花钱花精力的,对,还要雇上好的园丁打理才行。好吧,我想知道的是,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把自己变成有艺术气质的好园丁去打理属于我们自己最美丽的花园呢?你对生活的态度和作为直接决定了你生活的品质。
当然,对大多数人而言,生活不是后花园,它更像是日常餐桌,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每天都有故事发生的餐桌。餐桌,是美丽生活更浓缩的诠释。读这本《爱就是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时,与其说被精致优雅的文字和画面打动,不如说更被作者对美丽生活一如既往的专注所打动。简而言之,就是六个字,“懂美丽,爱生活”。兼具两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全书的前三分之二篇幅,作者分享了从清晨到夜晚、从家人到朋友、从亲情到爱情的各种餐桌故事,这是个多维度的表达,很立体,充满着就在眼前的画面感。看到那位叫尹齐的大画家被美食打动而不顾忌口向同桌的医生求救时,作为医生我都想冲到书里告诉画家放开吃吧。而《两个人的餐桌》里女主角“用手指将蘸好的树莓送到他唇边之前,并没忘记把那本《感官回忆录》往床底下更深地踢了半米…”,不禁让人会心一笑,有餐桌的地方,有爱,也有巧心思。由餐桌映射出来的美丽,有态度、有渴望、有要求、有魔法,不仅如此,她还是种有力量的传承。正如作者在书里《小小的,美美的》那篇写道,“有时候我想,就这样一起玩儿着,让我陪着 她慢慢长大,当她转身跑开,不再对我有所 依赖和索求,不再张开小手要妈妈抱抱的时 候,这些对餐桌和厨房的爱,对花朵的情感, 会一直陪着她。”,因为“我相信那种充满明亮的阳光的画面和各种各样的美丽的食物,都会深深地留在她的记忆深处,作为一种储备的能量,在未来的某些未知岁月中,帮她抵御现实生活可能遇到的忧愁。”一个人,只有爱生活了,才会想去装扮每一天,才会把爱借助生活播散给周边的所有。
另一方面,单有“爱生活”还不够,你还要“懂美丽”。这个美丽包括了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对普世审美规则的把握。好的品味不可能一蹴而就,得经常地有意识地去看、去接触、去感受,然后才能吸收转化。幸运的是,本书作者长期就职于时尚领域,作为VOGUE中国版的一位资深人士,由她把控的餐桌品质自然可圈可点。我们不需要从这个那个良莠不齐的博客里偷灵感,而只要大大方方地从这本书里借鉴即可。书中对餐桌摆盘规则的介绍,不是冷冰冰的教条陈述,而是非常细心地出现在书本前三分之二里每个餐桌故事的篇后,深入浅出的思路提供,只给你正确方向,没有硬性要求。而在书本后三分之一,则是各国关于餐桌礼仪方面的介绍。必须说,这点很重要,尤其是现在和外面交流越来越多,我们不但要有创意的美,也要有对传统礼仪的尊重,要让别人读懂你的美,理解你的用意,这顿饭才能愉快地吃下去,才会有以后“好多好多顿饭”。
可能刚开始,我们不一定能马上做得和书里的一样好,不过没关系,重要的是你已经开始行动了,一点一点,去改变你一成不变的生活,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那些我们不曾拥有的美丽生活就放在你的心里,摆在你的餐桌上,笑在你爱的人脸上。
去触碰那些属于你的美丽新生活吧,就从这本书开始!